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0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66次组卷 | 135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促进经济发展及繁荣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反抗帝国主义不断扩张,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对材料观点的理解。(选取的观点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结论精炼)
2024-02-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听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材料二   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强调“中外一家”,无“华夷”之别,内外之分。在此思想指导下,清朝废长城,拆藩篱,改土归流,内外一体治理……逐渐使边疆与中原融为一体,开启了一体化的新进程。

——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清朝为中心》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的意义。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4-02-08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203次组卷 | 20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兰州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6 . 十月革命后,时人描述:“譬如社会主义,近来似觉成了一种口头禅;杂志报章,鼓吹不遗余力”“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这说明(     
A.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B.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想
C.工人阶级的影响力下降D.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7 .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决策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2023-11-07更新 | 156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辽朝此举(     
A.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B.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
C.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
2023-10-04更新 | 156次组卷 | 4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吾国人学术思想不进步之重大原因,乃在持论笼统,与辨理之不明。”后来,他又说:“我们中国学术文化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当时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B.以“尊孔复古”逆流为主要斗争对象
C.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D.为国内学术的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10 . 原始印度佛教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根据其教律,僧徒以乞讨为生,唐代时期佛教禅宗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恩则孝养父母”(  )
A.主动适应中国社会需要B.冲击了封建政府的统治
C.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不利于佛教在中国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