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578 道试题
1 . 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醒……当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也就是精神娱乐消费。宋朝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促使宋代“市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并列举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科技成就。
2024-08-3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材料二   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

——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

(1)史料一中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史料二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024-08-3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初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帝制的倾覆,共和制度的诞生,宪法的制定,国会的召开,选举的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是一场民主宪政的真正试验。这场试验虽然结局不成功,但依旧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国初期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且中国的封建专制持续很长时间,这种背景下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是“拿来主义”,使得受封建统治多年的民众缺乏心理准备,有些麻木不仁,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也薄弱,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的决裂。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具有共和理念的革命党人一方取得的彻底胜利,而是以暴力加谈判取得了成分复杂的胜利,由于各种目的而与清政府决绝的政治派别,拥兵武人挟革命大潮而来,为后面的政局动荡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数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一些地方达到了90%以上。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代表中一般占20%以上。在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经历了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由工农苏维埃变为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1936年1月15日,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规定: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都有选举权;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贺永泰《承前启后的转变与过渡—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1935年—1937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政权的特点。
2024-07-17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一般法令出自皇帝,但是,由于有那样的政府机构,皇帝不向精通法律的、选举出来的有识之士咨询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执行这些法律的机构越多,行政系统就越不能专断。

——摘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戴高乐总统逐渐意识到,要使法国在全球获得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他认为,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此时的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上又面临着与两个超级大国交恶的危险,急需寻求其它大国的承认与支持。恰逢此时,戴高乐派出富尔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举行多次会谈,双方共同探寻建交的可能性。以此为契机,两国终于走向了合作。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也使法国成为唯一能同中美苏直接对话的西方大国,被西方舆论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李军《中法建交背景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5月5日至7日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法共发表4份联合声明,其中有3份关于国际热点和全球治理,彰显了中法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亮明停火止战的和平立场。两国元首强调,当务之急是立即实现可持续停火,确保在加沙地带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保护平民”“两国元首呼吁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共同呼吁,分量颇重。

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及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展现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协作之力。延续支持彼此提出的有益多边倡议、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的传统,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中方支持法方办好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

——摘编自《光明日报·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第三次国事访问纪实》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对“中华帝国”政府的态度。结合所学,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中法双方走向合作并建交的共同因素,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列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方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教合祀是将孔子、佛祖、老君圣像并列奉祀于問一庙宇空间的信仰实践形式,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中后期。早期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者主要是僧人,这些僧人在修持佛法的同时也熟习儒、道经典,他们认为儒、道与佛在具体教法方面虽有高下之分,但本质上都与佛法相通、有利于普渡众生,故可共同尊崇。早期佛教固有的一佛二弟子造像传统为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提供了图像学基础,并逐渐形成以佛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的圣象位次模式。三教合祀庙宇具体名称包括三教道场三教院等佛教类名称。唐代统治者在尊奉儒家正统的同时,将佛道视为辅翼教化的有力手段,对于儒释道三教都予以认可、扶持。到了宋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三教一致三教同归的思想氛围。三教合祀也充分契合了普通民众对提高祈愿灵验性的关切及多多益善的淳朴观念,因此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摘编自王群韬《三教合祀庙宇考源——“佛教中国化的信仰实践视角》

材料二:1536年,宗教改革后的瑞士将宗教的管辖权收回本国管理,日内瓦完全成为加尔文实现其宗教理想的试验场。在政教合一的共和体制下,加尔文对市政厅的谕旨得到了完全的执行,其中也就包括于1541年颁布的、对瑞士钟表业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教会法令》和《限制奢侈法》,它们极大地打击了首饰业。随着教徒与日俱增,新教教堂在各地雨后春笋般建立,仅在法国的加尔文教派就有着约2150所教堂、约100万名教徒。尽管它们不需要奢华的礼器,但这些教堂仍需要大量的钟表来报时。16世纪中期,日内瓦成了新教徒的避难堡垒,吸引了全欧洲新教徒的资金。这些钱除了用于宗教改革外,也促进了钟表业的发展。加尔文赋予新教伦理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这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社会时间观念增强,制表匠对制表工作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给瑞士人带来巨大的财富。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三教合祀庙宇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在瑞士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024-07-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6世纪的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但是当时国内“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在经济方面处于欧洲的首位”。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初登历史舞台,便受到了强大的教会封建势力的阻碍。材料可用于研究德意志(     
A.分裂割据的根源B.宗教改革的原因
C.走向统一的背景D.政教冲突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了委员们的赞成。大厂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使用不再需要男人强健的肌力,而更多的是靠妇女和儿童灵活的手指。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万国博览会筹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举办博览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家庭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英国家庭的关系。
2024-07-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所需的大部分石油能源与工业原料主要通过该运河来运输,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的“帝国生命线”。1874年,英国利用埃及政府发生的严重财政危机,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苏伊士运河为英法两国共同控制。18811882年,埃及爆发阿拉比起义,英国以维护埃及“稳定”为借口,于1882年占领埃及,至此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建立起当时英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

材料二

1956726日,纳赛尔总统在亚历山大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不愿放弃苏伊士运河区的英国政府,伙同法国和以色列悍然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企图以武力迫使埃及屈服。埃及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保卫苏伊士运河的正义斗争,赢得了的广泛支持,谴责英法侵略者的呼声响彻全球。19561222日,英法侵略者最后一批残兵败将撤离塞得港,转年以色列也从西奈半岛撤兵,苏伊士运河从此飘扬着埃及国旗,回到埃及人民手里。

——摘编自金涛《近代科学文明缔造的世界奇迹——苏伊士运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原因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二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2024-07-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中国海外商船不能直接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齐进行贸易。明末,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从事中国、日本、印度(果阿)和欧洲之间的贸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大量经商的华人,对此闽浙总督向皇帝上奏称噶喇吧番目戕害的汉人是由自取。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受阻,茶叶和瓷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

——摘编自骆邵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材料二   《塞尔登中国地图》因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约翰·塞尔登(1584-1654,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手中。地图名字由此得来。这幅地图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这是历史上第一幅以海洋(南海)而非中国陆地为中心的航海图,而且是第一幅准确表现中国与东南亚、东亚地理关系的地图。地图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

——摘编自吕俊昌《卜正民《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读解及相关问题辨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受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塞尔登中国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024-07-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