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13 道试题
1 . 2019年,以“智能互联、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成为高频词汇。这反映出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D.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2 . 通过观察图1到图2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示意图

图1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示意图

图2

A.旧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程度较低B.新石器时代农耕经济极为发达
C.中华文明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D.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趋势
2022-02-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2016年以来,欧债危机尚未根除、英国脱欧公投成功、北非“颜色革命”后动乱不息、恐怖主义持续并蔓延、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欧洲难民潮不堪重负、民粹主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等。这说明
A.全球化成为一种潮流B.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必要性
C.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D.当今时代主题已经发生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和2006年福建部分经济指数对比表

年代福建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占比(%)
197866.3728.2242.59%
200675831496.3519.7%

——据国家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局数据编

材料二   1985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放开农副产品市场,市场机制的“无形指挥棒”指挥着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林、教、渔业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3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配置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临海蓝色产业带、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阅东南高优农业带等三个特色产业带。

——摘编自叶珙、黄茂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结构调整的演变及展望》


(1)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福建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7-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4世纪,西欧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同盟并制定了同盟法律,于是出现了一个所谓“法律圈”现象,如德意志地区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律为49个城市所采用。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基督教会实力的削弱D.欧洲大陆法系的形成
2022-01-28更新 | 93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金布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司空》等部分中可以看到,秦对官府手工业的各种制度,如产品的品种、数量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劳动者则有工师、工匠、徒、隶等,由曹长领班工作。生产门类有铁的开采和冶铸、铸钱、车辆、兵器、用具、漆树的种植与漆的生产等。产品主要归官用,也有出售的。

——摘自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   中英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管理制度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8-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宪章》第13条规定:伦敦城,无论水上或陆上,俱应享有其旧有之自由与自由习惯。其他城市、州、市镇、港口,余等亦承认或赐予彼等以保有自由与自由习惯之权。《大宪章》的这一规定
A.顺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B.兼顾了国王和教会的利益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确认了议会具有征税权力
9 . 有学者指出:中国飞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不分伯仲,美国虽仍居世界首位,但无法独霸天下,它的盟国对其“向心力大大减弱”,西欧国家开始表现出比以往更大的独立性,不再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欧洲中心”比跨大西洋方针更具吸引力,日本也在弱化对美国的军事政治依赖关系。该学者意在
A.揭示美国单边主义即将破产B.倡导大国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C.阐释国际力量已经走向失衡D.说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相继罢撇三位丞相,破格任命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改变了以列侯拜相的制度。布衣丞相的职位完全来自皇恩赏赐,难以形成与皇权抗衡时必须具备的自信。自公孙弘之后,丞相已经没有多少事权可言,然而国家政事有缺,汉武帝却依然追究丞相的责任。先后有李蔡、严青翟、赵周、公孙贺、刘屈楚五位丞相被杀。汉武帝还创设“中朝”(亦称“内朝”),从立制的即时效果而言,“中朝”与清雍正时创建的军机处颇有类似之处,可以收决策快、速、密之益。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明初的政治变动既是承袭唐宋以来已然的趋势,又是基于元代政治的一种反动。事实上,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不过,后世嗣君无法复制他的这种理政方式。

——摘编自王剑、李文玉《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对宰相制度的调整措施,并分析其创设“中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所采取的措施及该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