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经济上,宋代对土地买卖几乎不作限制,土地“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田宅无定主”的趋势造成了“贫富无定势”的局面,有的“富贵之子孙不能保其地”,如天台县(今属浙江省)有个姓宋的地主“家本富,后贫,鬻田于邻”。对此现象,宋人做过形象的概括:“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

——整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下表:唐宋两代宰相的总人数及出身统计

朝代宰相总人数来源继世为相
唐代369名98个家族“一门十相者良多”,如闻喜裴氏、赵郡李氏均一门17相,崔氏一门达27相之多
宋代134名126个家族仅有吕、韩、史三大家族

——整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明朝的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现象。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在棉织与丝织发达的乡村,出现了农家吃商品粮的新现象,苏松地区“仰食四方”、“商人载米而来”。农业经济的新变化,促使这一地区的市镇获得蓬勃发展,如南浔镇、盛泽镇盛产丝绸,号称“衣被遍天下”,各地“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松江府号称“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各地商人“挟重赀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对思想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24-01-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周代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重“功绩”而轻视“祖荫”。如管仲被齐桓公立为相,拜仲父,是以才得拜,以功得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彻底瓦解B.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
C.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D.社会转型趋势已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3世纪初,有关英国封土的任何变动,都必须事先征得领主同意,被称作“许可”形式。1290年英国颁布了《买地法令》,法令颁发之后20年间,双方先完成封土交易后到封君那里完成相关交割手续的“谅解”形式明显上升。这一变化(     
A.折射出封建王权的集权趋势B.有利于英国社会的制度转型
C.强化了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D.得益于生产关系的本质革新
2023-06-10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西汉至明代有关粮食征收的记载(选录)
记载(选录)史料出处
“谷贱伤农,夸三辅太常各减贱,其令以菽、粟当今年赋。”[东汉]班固《前汉书·昭帝纪》
“(唐)太宗善之,乃诏:‘亩税二升,粟、麦、粳、稻,随土地所宜。’”[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市籴考二》
“两浙州县合输绵、绸……皆以市价折钱,却别科米麦,有亩输四五斗者。”[元]脱脱等《宋史·食货上》
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实征夏税、秋粮总数:夏税,大小麦米4605242石;秋粮,米22033170石。《大明会典》
表可用于说明西汉至明代(     
A.主粮变化与赋税制度的关系B.农民的赋税负担不断加重
C.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趋势D.主粮品种呈现多样化趋势
2023-02-13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编制赋役黄册,又测量天下田土,编制成鱼鳞图册,写明田主姓名、田土面积、品质等,用来核实土地产权及税粮责任……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开征“金花银”,将江南地区应纳的田赋米麦400余万石,折算为白银100余万两,运入宫中的内承运库。东南地方的赋税大幅度地由实物转变为货币。其后,赋税折银从江南铺展到其他地区。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潜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二黄仁宇根据《大明会典》及各地方志的记载,对晚明全国的农业税率进行了估计,如杭州府的税率为6.7%到10.05%(主要受粮食价格影响);山西汾州府的平均税率为8.3%(粮食均价为每石0.6两白银);湖广安化县在16世纪中期税率为3.9%(粮食均价为每石0.3两白银),17世纪初税率为5.9%(粮食均价为每石0.2两白银);南直隶溧阳县最低税率为1%,最高税率是5.4%。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至清中期农业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墓葬,在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每个宗族都有一块公共墓地,宗族内的家族又有相对集中的墓地区。与商代相比,周代人殉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随葬品中的铜礼器组合发生了重大变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对减少。最常见的礼器有鼎、簋、盘、匜、壶等,形成了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分为5个等级。这类墓葬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甘肃灵台、江苏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区,对于研究西周时代的葬俗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吴存浩《西周时代葬俗试论》等

材料二       据考古发现,汉墓中大量使用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画像石(砖)上常见牛耕、嘉禾、狩猎、放牧、楼阁建筑、人物、车马行列、舞乐百戏、祥鸟瑞兽、天文星象、历史故事等图案。许多画像墓是气势宏伟的多室大墓,墓葬形制结构复杂,墓主多为官僚和地主。墓内随葬品往往有大量钱币和陶器,其中陶器多为鼎、壶、瓮、仓房、厕所、灶、炉、磨、牛、猪、狗等。

       ——摘编自安全槐《中国考古》


(1)概述材料一西周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分析材料二汉代厚葬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墓葬考古的意义。
2022-12-22更新 | 50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如下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表
阶段时间理论基本观点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实行济贫制度
20世纪30—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理论通过国家力量加强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福利私有化,反对福利国家制度
20世纪90年代后第三条路和福利多元理论强调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协调,主张福利由不同部门共同完成
A.①阶段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B.②—③阶段变化基于自由主义的流行
C.④阶段适应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未能得到解决
8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妇女》杂志1939年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该杂志主要关注妇女的命运,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如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以下是对1949年至2004年《中国妇女》杂志封而女性人物的研究统计数据:

   封面女性人物所处地域分布


         封面女性人物文化程度分布     单位:%


       封面女性几个主要职业的变迁趋势


封面女性人物事迹分布     单位:%

-朱舜《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形象》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人物的变化趋势。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人物变化的原因。
2023-01-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反抗穆斯林统治和压迫的斗争(收复失地运动”,718—1492年)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当他们在向海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该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上表示认同,并认识到从葡萄牙对海外扩张的势力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摘编自戴维·阿诺德著,闻英译《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表一1400—1800年世界部分地区或国家人口变化情况(单位:百万)

1400

1600

1800

中国

70

110

330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表二全球人口变化情况

时间

人口总数

1500

425亿

1600

545亿

1700

61亿

1800

9亿

一据埃德蒙·柏克三世、大卫·克里斯汀、罗斯·E.杜恩著杨彪等译《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对外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全球和拉丁美洲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