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泛非主义”思潮由美洲黑人在20世纪初最先倡议,核心是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后蔓延至欧洲,二战后转移到非洲本土,发展成为“非洲群众性政治运动”。这一变化得益于(     
A.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非洲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D.欧美国家实力日益衰退
2024-05-1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孝宗在位27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更是达到34人之多;同时,孝宗还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有不同的政见;另外,还重用他当皇帝之前的部属们制约宰臣,孝宗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保障国家决策正确B.强化中央集权趋势
C.把控朝廷中枢权力D.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2023-01-19更新 | 40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5 .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鼓励海外移民,被称为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国家文化的特点是
A.种族文化冲突非常尖锐B.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C.实际是各种文化的拼盘D.都出现了文化大一统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初,大运河主要运输漕粮(税粮),漕船私带货物不断增多,朝廷屡禁不止,转而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附带一定货物,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样,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大量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等不断南运。由此可见,这一变化(       
A.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C.助推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D.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
2024-04-16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3)(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面所示为北宋时期南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       

A.揭示出古代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B.与北宋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C.反映出北宋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D.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8 . 商朝“内服”官是行使“殷邦”国家权力的“百僚庶尹”,“殷邦”之外的“四方”则由“外服诸侯”统治,商朝后期,商王已在“殷邦”之外“设官分职”,此时的“外服”官有“族长兼领”与“国家直辖,,两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商朝国家机构发展完善
C.商王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加强D.商王朝的疆域面积扩大
2023-09-06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明朝嘉靖以前唱的主要是北曲,嘉靖以后南曲流行,且多为爱情主题;戏曲行业出现了女戏(女性表演者)。元朝时戏曲作者几乎都是社会下层的人,而明朝时大部分是举人、进士,甚至有高级官员。以上变化可以佐证明朝后期(     
A.社会逐渐接受市民审美情趣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等级秩序D.程朱理学受到严重冲击
2023-08-29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

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

——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
今日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