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024-03-20更新 | 381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4 高频非选择题(27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自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已经完成了两次历史性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世界文化中心从东方转向欧洲。进入17、18世纪,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释放出巨大效能,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开始向欧洲倾斜。到1900年,“全球1/5的土地和1/10的居民已归于欧洲列强的各个帝国的版图”,“欧洲文明笼罩全球”。第二次调整是从欧洲转向美国。进入20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尽显疲态。而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工业产出占世界的近1/2,贸易出口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的实力,最终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变化,进入了第三个大调整时期,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呈现上升态势。

——摘编自颜旭《百年大变局:世界文化格局的解构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格局前两次调整的显著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迎来百年巨变所应采取的态度。
2024-03-11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江苏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3 . 【服饰的时代变迁】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的平面纸样的发明使服装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业的发达显得手工制作衣服非常麻烦,从19 世纪上半期开始,欧美等国的发明家开始发明相关的机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人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发明了锁式缝纫机,并申请了专利,缝纫机被大量生产。缝纫机从数量方面推动了服饰的普及化,化学染料的发现则从色彩入手推进服饰走向世俗化。中产阶级主导的思想观念促使英国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巧与富丽,而是随着工业机械和工业产品的外形和功能开始崇尚率直、简洁、大方和整体感”,英国民众的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装的西服三件套越来越多地受到资产阶级企业家和一般市民的欢迎,成为工作与外出的便装。从国家议员到市场推销员的男士,无不例外穿着西服套装,单从外表上来看确实很难分清身份,只不过质量不同。随着二手服饰贸易的繁荣,就连工人阶级也有一套看起来体面的西服。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与运动的普及,各个阶层的妇女逐渐适应女裤这一装束……下身体积变小的衬裙避免了走进壁炉时硕大的裙子会不小心碰到火苗而发生意外情况,减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死亡率。

——摘编自顾萌,宋严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平民化趋势和原因的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变化给英国造成的影响。
2023-08-04更新 | 31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清末民初的进口与出口】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出口丝绸而闻名于世界,到20世纪初期,中国生丝出口基本上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在另一方面,华丝在与日丝的国际竞争中连连受挫。1908年日丝的出口量已多于中国近3万担,中国原有的世界第一生丝出口大国的地位从此被日本所夺。到1925年日丝出口量已是华丝的2.6倍。民国初年,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生丝虽然仍高据榜首,其地位已然岌岌可危。1928年中国生丝出口43.5万担多,价值在15975万关两;1929年,生丝出口量略有减少,但价值却达到16420万关两。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中国生丝出口严重受挫,至1934年跌入谷底,出口值为2898万关两,仅是1929年的17.6%。1935年后华丝出口值略有回升。

材料二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变化(%)

1894年

1913年

1921年

1929年

1936年

棉制品

32.2

19.3

23.6

14.2

1.9

棉纱

13.1

12.7

7.4

1.6

0.2

杂项纺织品

2.5

2.1

2.1

6.8

3.2

煤油

4.9

4.3

6.3

5.2

4.2

6.0

3.1

4.4

5.4

2.9

面粉

0.7

1.8

0.4

2.6

0.5

棉花

0.3

0.5

3.9

5.7

3.8

5.9

6.2

7.7

8.3

2.1

纸张

1.3

1.7

2.4

4.3

纸烟

0.1

2.2

2.8

2.1

0.1

烟叶

0.6

1.6

5.1

1.7

鸦片

20.6

8.1

0.0

0.0

0.0

木材

0.8

1.1

1.2

1.6

3.2

染料颜料类

1.5

3.1

3.3

2.2

3.3

机器

0.7

1.5

6.3

1.8

6.2

车辆

0.6

2.5

0.9

5.4

电气料及装置

0.5

1.6

1.4

2.0

金属及矿砂

4.6

5.2

6.7

5.4

11.4

2.0

1.7

1.5

1.9

1.1

合计占总进口值

95.9

75.9

85.0

74.6

67.5

——以上材料均摘自凤凰资讯《民初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考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丝绸出口受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末民初中国进口商品的主要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024-01-3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3(江苏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5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教社版本《中外历史纲要》(下)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级子目1:冷战与两极格局
内容要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
一级子目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内容要点: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欧共体成立和发展、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成为国际不可忽视的力量、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一级子目3:两极格局瓦解
内容要点: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和平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年至今)
27章 冷战和战后的变化
19451970年)
1节:冷战的发展
一级子目1:超级大国的对抗
内容要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
一级子目2:冷战的对峙:
内容要点: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张)
……
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年至今)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1:压力下的苏联
内容要点:冷战强化
一级子目2: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要点:冷战终结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叙述的异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两国教科书历史叙述差异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水利事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北方畜牧业也有所发展。以至于呈现出“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繁荣景象。此种变化(     
A.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
B.说明了游牧民族具有先进性
C.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D.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提取如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中国快递业之先河。2010—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均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快递业跨入百亿件时代,居世界首位。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B.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
C.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D.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展
10 .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承认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强国,“没有美国的参加,太平洋地区安全与合作问题是不能得到使各方面都感到满意的解决的”。他甚至表示,苏美两国在远东和太平洋都存在着“不少互利合作的可能”。对戈尔巴乔夫的讲话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主动放弃与美国争夺霸权B.多极化趋势推动美苏关系的缓和
C.冷战重心从欧洲转到亚太地区D.苏联基于冷战态势调整亚太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