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下列项中,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由于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成为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对于研究早期中华文明而言,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其史料价值相当
C.传世文献往往出于后人的追述和概括,史料价值不高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2023-10-31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2023-11-26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究] 据史料,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结合所学,归纳新时期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2023-09-18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831日),《孙中山全集》第1

材料二


油画《武昌首义》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阐述此类史料的类型及价值。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
2023-12-25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     

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D.文人画创作承载史料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10月,抗战后方的《大刚报》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探究国人对战争形势及国内外重要政治问题的意向,收到了主要来自湘、桂、粤、赣四个省区的民众回信。以下为该民调的部分材料:

1:《大刚报》1942年民意调查部分结果统计(有删节)

序号问题及结果统计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竞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占99.5%未置可否:占0.5%
2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占69.4%德国:占30.6%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占50.8%不要:占48.2%未置可否:占1%

2:调查结果之分类统计(有删节)

性别男:占94.6%女:占5.4%
年龄20岁以下2030304040岁以上
52.5%26.8%14.1%6.6%
职业学生公务员商人军人工人自由职业农民其他
39.6%19.9%14.8%14.6%7.7%1.27%0.8%1.33%

——据杨天宏、宋仕宏《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以1942年(大刚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探析》整理


(1)根据材料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刚报》民意调查反映的民众对抗战前途走向的认知,分析这种认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大刚报》调查结果的史料价值。
2022-11-12更新 | 39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是我国目前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全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城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非洲大陆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湖、岛屿礁石,详尽清晰、绘制规整。2002年底,《大明混一图》经我国政府批准,制成复制件送往南非,参加“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当地引起轰动。据当地专家考证,该图上绘制的非洲地域图,要比欧洲人当年绘制的非洲地图早100多年。

——摘编自李宏为《沉寂数百年一鸣传天下-<大明混一图>引起世人关注》

材料二   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并告诉中国领导人,这条铁路对于坦赞两国和其他正在争取独立的非洲国家的特殊意义。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援建坦赞铁路,“铁路建成后,主权是属于你们和赞比亚的”。对于援助非洲,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表示:“先独立的国家有义务帮助后独立的国家。”1975年10月,坦赞铁路接轨通车并进行试运营,“把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各自寻求独立自主国际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非洲解放的“自由之路”和中非合作的“友谊之路”。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混一图》的重要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一、二,归纳中非交往史的基本特征。
2023-06-22更新 | 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1912.2.12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以上三则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材料四


袁世凯与各国公使合影。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曾经明确拒绝孙中山的“五国银行团”(加了日本)随即放款2500万英镑

材料五   以下为1912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茂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2)结合材料四、五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材料六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2021-11-14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下列史料,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       
史料结论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鞅变法限制贵族特权,实现富国强兵
B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诸侯王势力膨胀,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C隋氏……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赠赉勋庸,并出丰厚隋朝经济强盛,粮食和物资的积储充足
D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A.AB.BC.CD.D
2023-10-26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2023-10-15更新 | 6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