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

——摘编自《旧唐书》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番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到达),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法令)。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   (雍正十一年四月乙卯)夷之字样,不过方域之名。夫满汉名色,犹直省之各有籍贯,并非中外之分别也。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汉、唐对民族地区的治理方式。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在民族关系理念上的发展,并阐述清朝在该理念下维护疆域统一的措施。
2024-01-23更新 | 32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豪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豪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10-05更新 | 27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逐渐成熟的标志,其最大贡献在于将纷繁复杂的罗马法归纳整理为“人”“物”“诉讼”三大部分。围绕“物”这一中心,论述的是物法关系、债法关系(包括契约之债和非契约之债)以及财产继承和转移等基本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A.包含完善的公法制度B.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
C.已发展到万民法阶段D.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2022-07-14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5 . 【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卷二十九

材料二   唐代“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得到丝绸的渴望,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唐太宗被西域各部称为“天可汗”,这一头衔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证明在唐太宗的帝国理想里包含“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识。唐太宗大量任命非汉族官员进入中央,包括西域少数民族首领,甚至赐给他们皇室“李”姓。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

材料三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交融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而且伴随着每次交融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三为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交融息息相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强的内聚力和亲合力。而中原地区就是一个熔炉,把周边不断涌入的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不断熔炼、提纯,最后浇铸成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出辉煌灿烂、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央与西域关系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3-11-02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史料一 和亲政策在西汉初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时两位最高统治者之间表面上的平等性和互补性为汉朝与匈奴进行谈判提供了相对合适的——尽管不是理想的——基础。和亲政策的启用并不仅仅是在与更强大的国家相处时为了建立一种“活路模式”而被迫作出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战略,其目的在于吸收匈奴领导阶层的下一代进入汉王朝的政治领域,借以压制匈奴这个独立而又充满敌意的国家。这一政策甚至可以被视作春秋时期婚姻外交的延续发展,表明汉王朝等候时机,并以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为代价以获取长远的政治目标。汉朝的制度性皇权和匈奴的神赐能力的酋长制这两种政治权力观念存在的巨大差异,甚至是不对称的,这可以说是和亲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美]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

史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史料三 顺治对达赖喇嘛的册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达赖喇嘛首次得到了清代中央王朝的册封,从此历世达赖喇嘛的认定都必须经过清代中央王朝。这不仅是西藏宗教界对中央王朝的认可,也是西藏僧俗民众对中央王朝的归附。尽管达赖喇嘛的称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但一个蒙古汗王所赠之号与一国之君所封之号不可相提并论。

——摘编自《中国历史资料选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在西藏实行的册封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影响深远的原因。
2023-08-18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增长的,奖金可以适当增加;未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减少的,奖金要适当减发或停发。

……企业内部使用奖金的形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以采取记分发奖、浮动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等形式……要体现出鼓励先进、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奖励超额劳动的精神。

……企业应按上级核定的比例,分别建立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企业发放奖金应从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中开支……不准挪用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后备基金发放奖金……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发放奖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

(1)概括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背景。
2023-07-13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西南夷”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承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大批汉人迁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迁居原北宋统治的地区,南宋出现了“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的情况,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辽、西夏、金民族政权在承囊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西夏“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金仿汉制行科举。两宋王朝设置榷场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表现。
2023-10-1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供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国企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05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前期发生的重要史事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末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推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宣扬“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根据材料所列史事,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符合逻辑。)
2023-03-01更新 | 15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