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史料一 和亲政策在西汉初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时两位最高统治者之间表面上的平等性和互补性为汉朝与匈奴进行谈判提供了相对合适的——尽管不是理想的——基础。和亲政策的启用并不仅仅是在与更强大的国家相处时为了建立一种“活路模式”而被迫作出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战略,其目的在于吸收匈奴领导阶层的下一代进入汉王朝的政治领域,借以压制匈奴这个独立而又充满敌意的国家。这一政策甚至可以被视作春秋时期婚姻外交的延续发展,表明汉王朝等候时机,并以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为代价以获取长远的政治目标。汉朝的制度性皇权和匈奴的神赐能力的酋长制这两种政治权力观念存在的巨大差异,甚至是不对称的,这可以说是和亲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美]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

史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史料三 顺治对达赖喇嘛的册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达赖喇嘛首次得到了清代中央王朝的册封,从此历世达赖喇嘛的认定都必须经过清代中央王朝。这不仅是西藏宗教界对中央王朝的认可,也是西藏僧俗民众对中央王朝的归附。尽管达赖喇嘛的称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但一个蒙古汗王所赠之号与一国之君所封之号不可相提并论。

——摘编自《中国历史资料选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在西藏实行的册封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影响深远的原因。
2023-08-18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增长的,奖金可以适当增加;未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减少的,奖金要适当减发或停发。

……企业内部使用奖金的形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以采取记分发奖、浮动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等形式……要体现出鼓励先进、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奖励超额劳动的精神。

……企业应按上级核定的比例,分别建立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企业发放奖金应从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中开支……不准挪用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后备基金发放奖金……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发放奖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

(1)概括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背景。
2023-07-13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供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国企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05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绝大多数是建国以来大规模社会主义投资建设形成的。建国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特征的集中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逐步得以确立。1958年权限首次下放,1961年上收部分权限,1970年第二次下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扩权”、“让利”的重要文件,并于1983年和1984年将企业实现利润的一部分以所得税和调节税的形式上缴国家财政。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由此,以“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为特征的经营方式。1986年后,随着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了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等经营形式。1996年后,以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为标志,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更逐步走向涉及委托代理关系的改革。

——摘编自郭燕嘉《如何看待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

材料二   21世纪初,无锡市进行企业改制,企业改组改制、产权结构调整是一项关系复杂、矛盾较多、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工作,要做好该项工作,首先要制订总体方案,统一政策口径,协调处理问题,规范操作行为。积极扩大社会融资,探索将国有资本向本企业之外的社会法人、自然人、外商等转让。根据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操作方法。对人员少、债务轻的企业或长期微利、亏损企业按“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向全社会竞价拍卖。工商、房管、国土等部门要对改制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改制企业解决好进出口权重新申请、商标重新登记、货款担保等问题。

——摘编自蒋兰珍《有进有退改制重组——无锡市大力推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锡市国有资产改革的措施。
2022-12-23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