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在西域屯田区位置的分布 主要根据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区域而确.....屯垦方式也从最初的军屯逐渐发展为以军屯为主、辅以民屯和犯屯。..公元前48年,汉朝在车师设置戊己校尉,主管屯田事......吉任西域都护期间,曾多次组织大规模屯田,汉朝在西域的屯田由最初的轮台、渠犁逐渐发展到北胥键、车师、赤谷、龟兹等地。....汉朝在西域的屯垦不仅为日后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维护西域社会稳定的重要国策,同时对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聪延《汉代西域屯垦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材料二   自唐朝开拓西域, 随着士兵进驻各地,为解决粮饷供应问题,唐朝开始在西域广泛推行屯田。......唐朝西域的屯田设置多是在固有的农业生产区域之外从事新的开发。这种开发,扩大了农业生产的外延。在屯垦的组织过程中,水利的兴修、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水平,同时使西域的经济发展形势与内地趋于一致,更加稳固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唐代在西域的屯垦不仅解决了驻军将士的粮食供给问题,更是在此基础上改变了西域社会经济面貌,稳定了唐朝在西北的政局。

——摘编自朱丽娜《唐代开元年间西域屯垦经济效益探微》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在西域屯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在西域屯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在西域屯田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屯田在对西域治理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2022-11-05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4-04-28更新 | 16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所颁布的土地法中都有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规定。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才能维护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每到一处,首先在县一级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一开始就将土豪劣绅打倒,划分农村阶级,使农民不再有畏惧土豪劣绅的思想。等到政权相对稳定后,组织农民参与选举。1933年,据苏区江西省对其16县中的10县统计,贫农会员达到了贫农人口总数的30%。

——摘编自《浅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材料二   193111月到19341月,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一些地方达到了90%以上。……对上杭县才溪乡选民在候选人名字下写上“好”“不好”“同意”“消极”,甚至注上“官僚”字样的做法,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所有这些,都使民众对于行使管理国家机关的权利的基本步骤——苏维埃的选举,有了完满的办法,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基础”。

——摘编自李炳军《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探索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支持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推动民主选举发展的意义。
2024-04-0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17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刑罚的演变】

材料一

内容出处
周道既衰,穆王眊荒,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髌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盖多于平邦中典五百章,所谓刑乱邦用重典者也。(墨、劓、髌、宫、大辟都是残害肢体的肉刑)《汉书·刑法志》
汉文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kūnchī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文献通考》
及隋唐以来,始制五刑,曰笞、杖、徒、流、死。

材料二   宋朝刑罚体系基本沿袭唐制,在此基础上又新创折杖法以示宽刑。充军刑在明朝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是强制犯人到边远地区屯种或充实军伍的刑罚,次于死刑而重于流刑。清朝法律将定型于隋唐并沿用至明的笞刑和杖刑进行了改革,即将笞刑与杖刑的刑具统一改为竹板并减少刑数。刑法的改良,起于清末的改订旧律。其时改笞杖为罚金,以工作代徒流。后来定《新刑律》,才分主刑为死刑(用绞,于狱中行之)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五种,从刑为没收、夺公权两种。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初刑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至清代刑罚的演变趋势,并加以评价。
2024-02-29更新 | 19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大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材料一   19世纪末,法国共和党领袖茹尔·费里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戴高乐同样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他在首次执政期间(19449月至19461月),奉行老殖民主义政策。1946817日,戴高乐在向报界讲话时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

——摘编自陈永祥《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着手调整对外政策。政策之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国以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随时退出共同体。19649月至10月,戴高乐出访拉美十国。此次行程二万多公里,发表演说五十多篇,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他还呼吁美国“在适当的和确定的限期内从印度支那撤走,让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

——摘编自罗会钧《戴高乐与法国殖民主义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坚持殖民主义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戴高乐1958年重新执政后法国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并予以评述。
2024-06-15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国货运动】

材料一   以下为“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与其儿子们的往来书信节选

19311129日,长子刘念仁在信中说:“父亲,我还有句话得向你陈说,就是我总觉得你现在经手的事业太多,如煤球、水泥、搪瓷、火柴等等,在美国的资本家,你看看他们赚的钱很多,可是他们大都专于一门而精于一门。”

1932128日,刘念仁致信父亲说:“自从我到了美国后,似乎我对于国家的观念格外的Sensitive(敏感)了。从这两天这里报纸上的报告,知道我的家乡已陷到最危急的境界。我总感得尔从前对我所说的‘blood is always thicker than water(血溶于水)’——这句话的真确了。父亲!请允许我这狭义的爱国心;可是一个人没有国家做后盾是多么的丧耻可怜的人啊!”

③刘鸿生在1933428日的回信中说:“你信末劝我抵制日货,我对此事已实行好久了。有许多小厂专用日本原料,成本轻得许多,我们为爱国的缘故,也只好忍痛去熬。”

1935822日,五子刘念孝从美国写信给父亲,表达了对国内时局的忧虑:“我们的外交,简直颓唐胆怯不堪。满洲不抵抗的主义,完全宣布我们中国上下良心不良,不能在正理无畏精神方面奋斗。”

——摘编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鸿记账房档案》

材料二   凭借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并形成独占地位,给处于危殆境地的中国民族资本以摧毁性的打击。这种情况不仅引起工业界的极为不满,也引起商业界的深深担忧。1947年初,中国共产党上海职员运动委员会组织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运动以百货职工为核心,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派遣特务进行破坏、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九”事件。211日,由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起成立二九惨案后援会。各业工会、大学学生、教育界与不少社会团体也纷纷成立二九后援会,揭露事实真相,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1948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表示“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摘编自潘君祥《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刘鸿生父子往来书信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4-02-29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

材料一   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

——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

材料二   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

——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
2024-06-15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论语》 —— 人类文明的瑰宝

材料一   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   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都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

——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

材料二   4世纪后期。《论语》传入日本。7世纪。日本最早的宪法中多条目直接出自 于《论语》。大化改新时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书目。《万叶集》《源氏物语》 等作品均引用了《论语》的话语。9世纪。祭拜孔子与孔庙合法化,宫廷首开“论语讲   筵”。18世纪,朱子学在日本取得官学独尊地位。政府和民间初等教育都以《论语》为教   材。近代日本企业家利用儒家伦理。为其追求利润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从17世纪开始   《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儒家不依靠宗教力量、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发展   的思想体系,成为欧洲思想家们学习的对象。其中伏尔泰尤其引人瞩目,他认为中国“在   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论语》译介 与研究兴盛,译本越来越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论语》也在当时成为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摘编自馆冈邦雄《<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论语》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简述《论语》对外传播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许多学校废除了尊孔仪式和读经,但很快政权落入袁世凯手中,宪法、国会成为军阀、官僚、政客手中的玩物和争权夺利的工具,并为复辟帝制的需要,竭力鼓吹孔孟之道。1912年9月,政府下令“尊崇伦常”,提倡孔教。1913年,又下令学校恢复祀孔典礼。“尊孔复古”于是愈演愈烈,而《新青年》的思想革命无疑是对此所打的一针“解毒剂”。《新青年》的诸多文章,如陈独秀的《宪法与孔教》《复辟与孔教》多是反对孔教,这在当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新青年》带来了思想范式的转变,引发了新文化运动,并产生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在《新青年》及其以后,形成了不同于它所批判的传统的一种传统,即它形成了新的范式,提出了新的问题,传统、民族、个人在这里都纳入了讨论和叙述的视野。尤其是理性主义的发展成就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人性讨论的进一步深入,他们将民族与个人从伦理中解放出来,主张人类要通过总体的革命来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静《〈新青年〉杂志话语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青年》杂志的影响。
2023-12-2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