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论语》 —— 人类文明的瑰宝

材料一   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   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都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

——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

材料二   4世纪后期。《论语》传入日本。7世纪。日本最早的宪法中多条目直接出自 于《论语》。大化改新时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书目。《万叶集》《源氏物语》 等作品均引用了《论语》的话语。9世纪。祭拜孔子与孔庙合法化,宫廷首开“论语讲   筵”。18世纪,朱子学在日本取得官学独尊地位。政府和民间初等教育都以《论语》为教   材。近代日本企业家利用儒家伦理。为其追求利润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从17世纪开始   《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儒家不依靠宗教力量、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发展   的思想体系,成为欧洲思想家们学习的对象。其中伏尔泰尤其引人瞩目,他认为中国“在   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论语》译介 与研究兴盛,译本越来越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论语》也在当时成为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摘编自馆冈邦雄《<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论语》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简述《论语》对外传播的影响。
2 . 《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
3 .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秦末“胡亥诈立”被后世史书不断重申,成为普遍的历史认知。而北大馆藏汉简《赵正书》对胡亥继位过程的记载,则承认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这说明(     
A.古今贯通还原历史真实B.多元史料丰富历史认知
C.不同立场影响人物评价D.时代需要制约历史解释
2024-02-2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B.地方行政效率亟需提高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同安莲花镇云洋村后洋社公禁碑》(1930年)记载“乡社之有规则,犹国家之有法律也。法律不修则国政坏,规则不整则社风替。故欲整顿社风者,非先禁赌、盗不为功;儿童聚赌,无论何人,一经触见或报知,罚戏一台,以警效尤;儿童如敢违约偷盗,有人报说,奖赏大洋二员,以彰正直;田园五谷或家中什物如被盗窃,经发觉,小者罚戏一台,大者估价,加倍赔偿。”这反映了当地(     
A.儿童的权益受到重视B.违法行为已经被禁止
C.配合政府的“宪政”方针D.国家治理的民间举措
2023-05-28更新 | 3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首先研究佐贡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进行数学计算,最后才动笔。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蒙娜丽莎》的创作反映了作者(     
A.探索自然客观规律B.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C.追求现世幸福生活D.反对蒙昧迷信与专制统治
2024-02-29更新 | 519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7 . [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材料一   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实践由来已久。<周礼》记载大比制度,秦朝实行“五善五失”的上计制度。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一般是每年一小考,称为“常课”;三年一大考,称为“大课”。为了防止偏私,考核均采用会议形式,公开举行评议。主考者可以提出种种问题,受考核者需据政绩,实情回答。秋冬岁尽,各县将户数增减、农田垦植、社会安定状况等,上计于郡,郡再加以汇编,然后,逐级汇总,上报丞相、御史两府,最后是丞相总其成上奏天子。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综论中国古代职官管理》

材料二   唐朝对所有官员不论职位高低,每年都需经过一定的考课,称为小考。每隔三年(也有四年或五年)又举行一次大考。小考评定被考者的等第;大考则综合三年(或四年、五年)中的等第以决定升降赏罚。官吏考核由专门的机构——下属于尚书省的吏部考功司负责。唐代制定官吏的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一日德义有闻,二日清慎明著,三日公平可称,四日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不同要求,这主要是对各类官吏才能方面的考察。考官便根据这“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根据被考人的考绩优劣和所得的善最多少,区别为九等。列于中等以上的官吏,可以升官加禄;反之,若列于中等以下的官吏,就要降级罚禄,甚至要受到罢官的处分。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和唐朝官员考核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8 . 据秦简记载,当时曾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这些情况整体说明,秦朝(       
A.中央集权弊端凸显B.文书行政机制滞后
C.国家治理尚需完善D.交通通讯技术落后
2023-07-11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023-06-14更新 | 498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0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近年来,三星堆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有助于加深对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识。这说明考证历史真实性最有力的依据是(     
A.考古发现B.史料记载C.文学作品D.神话传说
2022-07-07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