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记》载,“(前705年)山戎越燕而伐齐”;《春秋》载,“(前664年)齐人伐山戎”。据现有研究成果,分布于燕北辽西一带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即为山戎遗存。目前,在天津、北京及河北唐山等地均有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器出土,很多青铜是仿照中原青铜礼器而铸造的。据材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区域文化交融根源于民族征伐B.山戎长期直接统治京津冀地区
C.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更加可信D.华夷一体的文化格局初显雏形
2024-04-18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作为浙江宋韵文化的地标,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建筑复原方面,可谓面面俱到。比如《思陵录》记载德寿宫“正殿五间、朵殿两间,各深五丈。内心间阔二丈,次间各阔一丈八尺……。”考古也出土了一些建筑基址、建筑构件,这些记录和发现首先提供了德寿宫的部分原貌。有些内容没有记载,比如飞檐起翘多高、上面装什么脊兽……如何复刻,除了《营造法式》和现存宋代建筑,宋代绘画成为交叉考证的依据。由此可知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A.完全复原了南宋时期宫殿的景象B.已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C.复原过程中采取的是二重证据法D.作为新建筑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
3 . 传统观点认为,西周时期的秦人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者在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村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在其居住遗址中发现有灰坑、残房基地面等;出土陶器形态与西周陶器形态基本相似,有、盆、豆、罐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B.农业文明影响扩大
C.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D.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4-03-22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倒计时19天-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4 . 刻划符号是文字的先驱,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出土有刻划符号的遗址至少有17处。这些遗址时间不早于仰韶文化,地域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在香港、台湾也有发现。这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     
A.文字系统已经建立B.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C.文字起源的多元性D.华夏文明的延续性
2024-03-24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01 中国古代史抢分专项 · 选择题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安徽巢湖流域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500年,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出大量玉器、石器,发现了墙基、大型祭坛和墓地,该遗址还产生了中心聚落和聚落群。距今约5000年的屈家岭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还有大批炭化稻粒、公共墓地等。这说明(     
A.聚落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前提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
C.农业出现成为先民定居主要条件D.社会分工促进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2024-02-26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17年,在奉节县白帝城遗址发现的一座宋代兵器埋藏坑出土了16枚铁火雷(如图)。这些铁质火雷外圆内空,最大直径10~14厘米,内部填充物重约2~3千克。经检测分析,铁雷内部填充物为火药,属爆炸性火器,其形态特征与文献所载“震天雷”“铁火砲”极其相似。这一考古发现(     

A.是宋金南北对峙的历史见证B.说明火药在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是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重要物证D.实证宋代出现了近代管型火炮的雏形
2024-01-20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 核心素养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末,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20世纪30年代殷墟“采取古物执照”。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材料表明(       
① 金石学家发现并证实了这些甲骨来源于殷墟
② 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散发现到有序发掘的过程
③ 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互证有助于考古新发现
④ 中国成为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10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3商和西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遗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篡,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牲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从葬。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   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觋人员。此外。在良渚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墓中玉域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出现的根本原因。
2023-11-04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考前必刷专题之必考主观题20题专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学家曾在罗马北部的一座古城中挖掘出一幅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着和面、擀面、切面的场景;2002年,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A.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趋同B.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C.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D.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2023-11-16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山东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近年来,学界日益倾向于认为新疆玉奇喀特古城为东汉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它乾城。除了根据文献记载的它乾城与乌垒城之间的里距、遗址的规制等证据,学者黄文弼调查时发现的“汉归义羌长印”“李忠(崇)之印”也成为重要证据。但是,实际上还存在一系列疑问,如“李忠之印”,由 “忠”“崇”二字通假,推断为“李崇之印”,已是一层推测;印文除上述四字,还有模糊不能释读处,又是一层疑点;由“李崇之印”推断印主人为西汉(新朝)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可是李崇毕竟不是东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其战死之地,是否就是东汉之它乾城,再增一层疑点。由此可见(     
A.史学研究须重视考辨出土文献B.史学研究不宜下排他性的结论
C.逻辑推理增加了史实考证的难度D.以文献与考古实物互证可破解真相
2023-05-06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5史学研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