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856年,8月1日,《英国母亲日志》刊载《健康指南》一文,开篇即言:“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更重要”、“要享受健康,就必须呼吸洁净的空气”。1884年12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则刊登了“新世界专利”的广告,推销空气呼吸器。引发英国19世纪关注新鲜空气的原因包括
①工矿业城市的出现②大批人口流入城市③工厂制成为经济发展形式
④英国政府的立法保护⑤科学知识指的进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2020-09-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同盟会成员秋瑾(1875-1907)就义后,在清末社会舆论的推动下,以“男女革命”的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出现;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及后来的国民党为其构建了“革命先烈”的政治形象;抗战爆发后,为了动员全国妇女投身抗战,秋瑾以“女革命家”的政治符号出现在国民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中。秋瑾的形象转换主要受
A.政治形势的影响B.文学作品的影响C.社会舆论的影响D.妇女运动的影响
2020-09-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与梁启超观点类似的是
①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②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 . 唐朝的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与“伯乐相马”类似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监察制
5 . (根据浙江2013年文综第13题改编)近年时有古代金饼出土。据报道,最近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发掘出两盒金饼,这是考古发掘中最新发现的金饼。人们也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出土了不少西汉以前的金饼,总数约三四十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难找到关于先秦到西汉时期金饼的文献记载。这说明
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2020-09-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根据全国2015年课标‖卷第40题改编)《孟子》记载,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舜的父亲)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孟子意在强调:
A.治国需要法治B.权力不能干预执法C.实施“仁政”D.维护人伦
2020-09-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进化的有机体。这一理论被人用于支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的观点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起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深深的震撼:原来人类社会竟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其实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世界。因为我们人类有终极关怀,我们同情弱者,我们会注意保持多种元素的平衡与和谐。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定阶段是有道理、有积极意义,但放弃他则是一个更高级的境界。

——余秋雨《历史的脸谱》

材料三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界。因为我们人类有终极关怀,我们同情弱者,我们会注意保持多种元素的平衡与和谐。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一定阶段是有道理、有积极意义的,但放弃它则是一个更高级的境界。

——摘自余秋雨的博客


(1)根据材料和所学,叙述进化论诞生以来产生的影响。
(2)进化论让人们懂得“原来人类社会是以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结合西方和中国近代发展历程,分别从政治、经济角度论述这一观点。
(3)材料三中“放弃它则是一个更高级境界”。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角度谈谈,现代的人类是怎样逐渐“放弃”这个原则的?
2020-09-1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8 . 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苏联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3年,此数值上升至89%。1958年,苏联政府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1962年,苏联政府再次调整石油产品出口价格。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55.7%。1960年,苏联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收入为26320万美元,占苏联外汇收入的31.5%。苏联此举的目的是
A.扭转苏联与西欧的贸易逆差B.分化资本主义阵营
C.为苏联的工业化获得资金D.寻求“冷战”的和解
2020-09-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9 . 下列图片中,反映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并利用自然力改进技术提高效能的是

①水排②翻车③高转筒车④耦犁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④
2020-09-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范围中国世界(欧洲)
1000年—1500年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00年—1700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抵达中国,并与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光荣革命
1700年—1800年雍正帝设军机处欧洲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法国大革命
1800年—1900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


请回答:
(1)11—16世纪是世界近代历史社会转型的酝酿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有利于社会转型的表现和结果并分析原因(原因按角度归纳特点、只答四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的表现。归纳概括11至19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按角度归纳从三个方面思考)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结合所学给予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