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宋代《庆元仓库令》篇幅庞杂,其涉及仓储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超出前代,其条文共145条,特别是在上供、封桩、点磨、鼓铸、场务和籴买粮草等方面规定非常细致。就《庆元仓库令》的内容设置来看,其本质意图在于(     
A.解决积弱积贫B.顺应货币经济C.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仓储体制
2 .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到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A.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B.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
C.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D.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77年—1879年,清政府在台湾和天津架设了军用电报线,到1902年,陆续建成多条电报线。此举旨在(       
A.推动中国通讯近代化发展B.抵制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5 . 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朝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A.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B.贯穿了“大一统”思想
C.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
6 . 在中世纪的英国,肉是奢侈之物。进入15世纪,英国乡村屠户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村庄永久性啤酒馆相当普遍。这表明(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C.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饮食结构变化D.君主立宪制政体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学者认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有‘运作’、有‘过程’才有‘制度’,不处于过程之中也就无所谓‘制度’”。该学者主张研究制度史必须(     
A.探讨现实政治中实际运作的“活”的制度史
B.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社会历史变迁
C.基于人类学对作为基调的日常统治加以研究
D.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8 . 1982年,时任以色列外长提出“伊农计划”。该计划认为,现行阿拉伯世界由英、法等外部殖民者随意划分成19个国家,根本没考虑居民的意愿,教派和种族混居,因而这些国家像“临时建筑”一样不结实。为此,以色列要将整个地区分成若干小国,尤其将所有现存的阿拉伯国家进行分解。由此可见,“伊农计划”目的在于(     
A.联合阿拉伯国家反抗英法统治B.维护阿拉伯居民历史传统利益
C.保障中东地区长期和平与稳定D.确保以色列在中东的生存安全
9 . 英国殖民者在埃及着重发展棉花生产,1884年到1913年,埃及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倍,出口量增加到110%,其中50%-60%出口到英国。曾经以“尼罗河粮仓”著称的埃及需大量进口面粉和粮食。材料能够反映英国(     
A.商品输出大肆掠夺财富B.资本对埃及农业的改造
C.推动殖民地工业化进程D.与德、奥加紧争夺非洲
10 . 17世纪3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如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以特殊着装、菜肴等形式表达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据此判断,此时期英国(     
A.乡绅群体形成家乡认同意识B.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悄然联合
C.地区议会选举争夺非常激烈D.国王与贵族势力已结成同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