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城”的概念在英格兰还是“军事要塞”或“主教驻节地”。在人们的印象中“城”主要表现为“政治、防卫和宗教地点”,其次,它提供“安全、商品和服务市场”,同时它也是商业、社会组织的“定期聚集点”,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多为“大教堂和牧师会堂”。“城”在英格兰的大量生成集中出现在11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开来的近300年间,史学界把这个时间段称为英格兰城镇兴起“黄金时代”。有学者估计:1300年前后,英格兰的城镇的数量接近1600年的水平。

——摘编自谢丰斋《私人法权的介入:中世纪英格兰的城镇化》

材料二:1801年,伦敦市人口达到111万,1821年达到160万,1851年增长至263万。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包括住宅、卫生、交通、环境、治安等问题的“城市病”的出现。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在伦敦某街巷“有223栋房子住着1450人……每个床铺平均睡3.3人,有些甚至睡4-6个人。很多人没有床……这些房子大都是些阴暗、潮湿、污秽、发臭的洞穴”。“城市病”的主要受害者是工人,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英国政府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无为走向有为,开展了著名的“模范住宅”运动。恩格斯在1872-1873年发表多篇文章,指出:“住宅缺乏现象……连同它的一切影响健康等的后果,只有在产生这些后果的整个社会制度都已经根本改革的时候,才能消除。”

——摘编自唐华彭、喻志耀《论住宅权产生过程中的社会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1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中叶成为英格兰城镇兴起“黄金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英国“城市病”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英国城市(城镇)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距今5100年左右,良渚遗址群所在区域突然涌现出超大型聚落,显然都不是在原有聚落(社会)的基础上自然发展而来。这样大规模的聚落营建,可能需要调动较大空间范围的人力物力,已经打破了原有各氏族社会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地缘关系,各族群经历了一番“成建制”的整合。这表明良渚文化(     
A.是早期国家诞生的标志B.奠定了中华文明基本格局
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完成了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3 . 如表呈现了1271—1300年南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由此可反映出当时(     
地区1271年1300年
北方耕地面积:3000万亩税收:80万两白银商业城市数量:8个人口:600万人耕地面积:3500万亩税收:100万两白银商业城市数量:10个人口:700万人
南方耕地面积:6000万亩税收:200万两白银商业城市数量:20个人口:1200万人耕地面积:8000万亩税收:400万两白银商业城市数量:30个人口:2000万人
A.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B.南北经济差距的扩大
C.南方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D.经济重心南移的出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统治集团内部存在众多大庄园主。庄园主拥有极为广袤的土地,能够依据这些土质各异的土地,栽种不同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性经营模式。此外,他们还涉足一些商贸活动。庄园之中设有武库,自行打造兵器。庄园戒备森严,内部配有家兵,并有骑吏巡逻;有的庄园楼阁每层皆有众多手持弩箭的武士,严密监视着四方,守护着庄园的安全。

——摘编自邓伟平《东汉庄园经济研究》

材料二   9世纪起始,庄园经济在西欧渐趋流行。庄园作为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同时涵盖林、牧、渔业生产,以及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武器制造等手工业生产。仅有极少数庄园无法生产的必需品,诸如盐、铁之类,才需从外部购置。庄园生产为领主及其侍从供应了消费资料,同时也为农奴维持家计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资料。自1213世纪起,庄园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由领主直接管理生产经营转变为间接的土地资产管理,庄园制度日益被新兴的经济形式所取代,进而逐渐走向瓦解。

——摘编自郭应霞《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经营管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东汉庄园经济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瓦解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2024-09-05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1921年2月28日,苏俄喀琅施塔得的海军士兵发动“暴动”,随后他们向政府提出要求,主要有“对全体劳动者均等供应口粮”“实行工会和农民联盟集会自由”“应给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的全权,因为他们希望这样,并希望有以自身的力量而不是雇用劳力喂养和使用的牲畜”“允许以自身的力量进行自由手工业生产”。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B.工农利益出现了严重对立
C.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利益D.工业化建设造成物资短缺
6 . 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去世以后,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所建立的王朝)的统治者从不排斥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当时埃及人对阿蒙、荷鲁斯和伊西丝等神的信仰依然盛行。托勒密王朝还修复了众多埃及神庙,如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和菲莱岛上的伊西丝神庙。据此推断,当时埃及(     
A.宗教文化传统得到完全保留B.宗教文化呈现多元融合的特点
C.本土文明同化了外来统治者D.托勒密王朝推崇君权神授理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的财税制度发展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的体现。明初,为构建新的国家财政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朱元璋建立赋役黄册、鱼鳞图册等制度,构架起明代财税制度的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财政危机显现。万历年间,张居正进行改革,压缩宫廷靡费、整顿冗官冗员冗费、清丈全国土地,对清出的隐田课税,对原重额土地实行减征,减轻农民负担。但诚如孟森先生所说“国之兴亡系于财之丰耗”,随着国家财政治理能力迅速退化,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地亩再次失实,税负再次偏畸,财政再次面临危机,社会矛盾愈发激烈,王朝最后在纷至沓来的危机下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

——摘编自曹琳《明代税制流变与王朝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应对财政危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财税制度流变对王朝兴衰的影响。
8 . 砖画是反映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图一和图二是发现于河西地区的魏晋时期砖画。据图可知,魏晋时期河西地区.(     

       

A.继承发展中原犁耕技术B.风俗画是主要的绘画形式
C.农耕经济处于主导地位D.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9 . 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汉书》记载:“……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吴王刘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为扭转这一局面,西汉王朝(     
A.调整治国思想B.颁行“推恩令”C.严厉打击游侠D.限制外戚干政
2024-08-1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朝江浙一带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至日本,传播养蚕缫丝和缝制吴服的方法。
东汉《魏略》载,大秦“又常得中国丝,解为胡绫。”
隋朝何稠曾根据国外流行的波斯金锦仿制和改善了一种织金锦。
唐朝《经行记》记载,杜环去大食时,亲见有许多中国工匠在那里传播技术。
明朝丝绸贸易走私盛行,“以数十金之货,得数百金而归,以百金之船,卖千金而返”。
清初英国主要发展棉织业,但是对丝织业同样起了推动作用,因此外商购买中国的生丝,作为他们织造的原料。
晚清欧洲对华推行“引丝扼绸”政策,在中国大量廉价夺取蚕茧生丝,并在中国倾销他们的丝织品。

——摘编自朱新予《中国丝绸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丝绸发展的历史,任选角度、提炼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8-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