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1 .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摘编自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变革的原因。
2024-02-2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的影响下,法国“近水楼台先得月”法国尤其在纺织业和采煤业逐渐发展起来,许多生产部门开始使用简单机器,不少人认识到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下层女性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有知识、有抱负的妇女通过沙龙和阅读进入了以前专为男人享有的知识领域。

——摘编自刘大明《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

材料二   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围绕人的因素和传播媒介的因素而展开。具体呈现为通过黄炎培等人的努力而打开,进而通过期刊等传播媒介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从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呈现出政府行为与民间自发并举,以欧美尤其是美国职业教育思想为重心的特征。此外,大量留学归国的教育类专业的留学生,通过或译或著,促进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职业教育的中国化呈现出从仿照日本到日欧调和,然后再到学习德国和美国,这一过程实际上不断增强了中西融合的自觉意识。

——摘编自《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B.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023-12-20更新 | 589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40年代以后,上海地区的农民多从传统的棉稻种植转向蔬菜种植,每年六七熟,获利较多,洋葱、马铃薯、“欧洲种”花菜等种植者日多,蔬菜在当地种植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转变(     
A.得益于稻粮产量的迅速提升B.实现了传统产业向近代转型
C.满足了民族工业的市场需求D.反映了上海近代城市化特点
2023-11-19更新 | 326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显示,1905年,英国占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的55%,而占人口33%的穷人却只拥有财富的1%。但由于英国税收主要来源是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收负担大多落在社会中下层收入者的身上。受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英国传统税制很少强调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税收主要用来为政府筹集收入。为革除传统税制的弊端,英国政府实行的“建设性税制”改革,发挥了税收调节功能,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二战后税率曾一度高达50%,因此遭到英国工会联合会和全国制造商协会的反对。另外,英国不同时期执政党的税制思想和政策各有偏好和差异,这使得英国税制改革容易出问题。

——摘编自滕淑娜《英国的“建设性税制”改革》

材料二   19538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收入工作应该符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要求。这个时期,税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要更多地积累资金以利于国家的重点建设;另一方面要调节各阶级的收入以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并使税制成为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及半社会主义,有步骤、有条件、有区别地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具。

——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20世纪初税制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税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2023-09-19更新 | 190次组卷 | 6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7 . 自然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全球性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失败对印度森林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席卷印度全境的起义使英国殖民者意识到需要通过铁路的延伸扩展对印度偏远地区的控制。 1864年,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成立了森林局,以保证在印度修建铁路的各个英国公司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木材供应。原先茂密的森林,在大量供应枕木和火车燃料之后,很多地方变得光秃秃的。所有铁路沿线曾经有森林的地方,现在都呈现出一片宽宽的砍伐地带,沿线土地和野生动物失去了应有的保护。

——宋云伟《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对印度森林的管理开发状况研究(1858~1947)》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年代重大事件
1947年大城市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在阳光作用下产生有毒气体,近30000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
1950年共和党、民主党议员在国会相互扯皮,使治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11个法案无法通过
1951年纽约民众抗议为北约生产武器的跨国公司排放污水,被定为“暴乱”,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
195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7个州政府因发生排污标准发生纠纷36例

——摘编自胡蝶《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材料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战略,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之纳入宪法,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合作直接联系到了一起。生态文明迫切呼吁中国和世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危及社会和国家。

——卢卡斯 ·古铁雷斯 ·罗德里格斯《中共对生态文明的承诺与担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度森林被砍伐的主要用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用途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环境治理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023-09-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华夏民族—汉民族— 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 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材料二   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 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意义。
2023-09-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对表格数据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国家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142.66161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3350174010602903030
A.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C.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D.说明世界殖民体系已初步形成
2023-09-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19~1921年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首先从“知识化主义”的点滴改造,走向寻求通盘解决的“信仰化主义”;随后从“柔性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走向“复调的马克思主义”,最后认同“刚性化”的列宁主义。这种变化表明(     
A.新文化运动可行合理性B.知识分子的软弱妥协性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认同了以俄为师的道路
2023-09-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