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的“化工大王”。他认为:“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他在天津永利碱厂中注重财务管理和建立分科层制度,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企业效益。据此可知,范旭东(     
A.推动了工厂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人物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要出发点D.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2024-04-04更新 | 98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 ,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 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 ; 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可用于研究东汉(     

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
2024-03-17更新 | 106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四三方案”是我国 1970 年代向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从1972 年开始直到1977 年,我国先后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签订了250多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合同,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39.6亿美元。“四三方案”(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旨在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佐证了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D.促使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区库尔勒市第四中学高二上期分班考试历史试卷
5 .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以论述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3-12-23更新 | 111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兵团第一师第二高级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高祖发布求贤诏,广招德行贤明之人;吕后聘请商山四皓前来辅佐太子等,此后,便不断有皇帝征召士人来做官,被授予很高的官职,朝廷还常征聘文人学者到京师来做博士,皇帝亲自征聘便成为最为尊荣的仕途之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在汉朝初期就已经出现了
B.打破了阶层限制,实现了平民阶级的晋升
C.打破了血缘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逐渐发展为主流思想
7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06次组卷 | 461卷引用:2015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期学前考历史试卷
8 . 唐玄宗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
2023-10-11更新 | 234次组卷 | 39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兵团第一师第二高级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2023-09-17更新 | 261次组卷 | 4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       
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
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2023-08-14更新 | 166次组卷 | 29卷引用:新疆喀什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