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唐朝审美风尚
时间史料
贞观十四年(640年)《步辇图》中为太宗抬辇、撑伞和执扇的宫女身材纤瘦婀娜
贞观十七年(643年)长乐公主墓出土的女俑体形修长,面部清秀
武则天时期《旧唐书》载:“(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武)则天以为类己”
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姊妹均为丰颊硕体,富态典雅。《旧唐书》称虢国夫人姊妹“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
晚唐时期徐凝《宫中曲二首》云:“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
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陵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体态清瘦

(1)上述史料反映了唐朝女性形象的一些变化,请概括这些史料的总体特点。
(2)阅读材料,就唐朝女性“以胖为美”这个问题,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021-05-12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漫画《国民之真相》(局部)发表于20纪初,推动图中所示国民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清政府颁布宪法大纲,实施“预备立宪”
C.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大禹神话产生于口耳相传的时代,文字的产生记录下了各个时代神话的发展变化 过程,流传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品内容

西周中期燹国国君"燹公'‘青 铜礼谤铸《燹公蕴铭文》(目前所 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神话记录)

“天命禹敷土、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小雅》、 《孔子家语五帝德》《孟子滕 文公》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今终南山, 今陕西西安市南);“禹掘地而注之海……水由地中 行,江、淮、河、汉是也"…为民父母……兴 六师以征不序,四极之民,莫敢不服。”;“禹疏九 河,……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 乎。”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著《史记夏本 纪》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减……以开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 雍州、冀州、兖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 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1)根据材料,概括大禹神话传播的特点。
(2)以“大禹神话"为探究主题,对三则史料进行辨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早期罗马法规定:家庭内父权支配着妻子、子女,对他们握有生杀之权。帝国时代,儿子担任国家高级公职,即可一定程度上脱离家父权的控制;如果父亲禁止子女的嫁娶,子女有权通过行省总督强制父亲同意他们的婚姻和给予女儿以嫁资。这种变化反映了古罗马
A.行政权力强力压制司法实践B.商品经济瓦解伦常秩序
C.地方势力超越帝国统一管辖D.法律进步保障公民权利
5 . 东汉时期,中央“三公”名义仍是最高级官员,但尚书的作用也更加突出,时人称“天下枢要I在于尚书”,而其办公机构尚书台则为“机密端首,至为尊要'这说明当时
A.内外朝制度已正式形成B.中枢机构十分完善
C.行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21-10-12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6 . 历史长河里的中外贸易

材料一 1765-1833年中英贸易概况表(单位:万两白银)


中国从英国进口额中国向英国出口额
1765-1769(年均)119219
1795-1799(年均)537572
1830-1833(年均)733995

材料二 1840与1894年中国棉花及格纺织品进出口状况(单位:万担)


时间棉花产量棉花出口进口外国棉花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1840年8020505
1894年832764218

(1)分别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中英贸易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创办于1957年,倒重货物出口贸易,每年在广州举办,从“中国第一展”成长为世界级专业展会,成为全球贸易资源聚合的平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2年起在北京举行: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始于2018年,侧重货物进口贸易。2020年,广交会采用云上会展的形式,服贸会则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我国首场国家级线下经济贸易盛会。


(2)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概述三大会展的举办反映出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重大变化。
2021-05-1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明清时期,西方数学等著作传入中国后,“西学中源”说出现。黄宗羲说“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康熙帝说“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尔”。19世纪中期以后,李善兰等人的数学研究均得益于西方数学原理,故加以驳斥“西学中源”说。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学中源”说是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接触时的一种文化观
② 黄宗羲未认识到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本质不同
③“西学中源”说肯定了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西方的先进
④伴随西学不断传入,“西学中源”说逐渐被中国学者质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41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