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2023-11-11更新 | 966次组卷 | 18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2 . 年画与时代发展

材料一   年画作为民俗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点、线、面、色等的巧妙组合,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以红为美,以大为美,以对称为美,以规范为美,这都充分体现于年画艺术特色上。在农村,吉祥的含义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期望、赞赏和歌颂的多种意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幅年画

依据材料和所学,以“时代发展与女性形象变化”的某一侧面,拟定一个主题,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观察“英美日三国占列强对华贸易输入总额的百分比”柱状图,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英国忙于欧洲战争   ②美国推行大棒政策
③日本扩大侵华特权   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孙中山在为刘成禺所著《(太平天国战史)序》中指出:“虽以曾(国藩)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钱穆对曾国藩也有一系列的论述,主要见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论著。钱穆对曾国藩虽有赞赏之词,如“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为学“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而持论则“平正通达,宽宏博实”,“诚近世间出一伟儒也”。但也有责备之意,如“湘军诸帅虽自谓受传统文化之浇培、以保护民族文化自任,而他们对于民族大义,亦早已丧失”,“寄托在异族政权的卵翼下来谈民族文化之保存与发皇,岂异梦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伟儒”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依据材料,指出与孙中山对曾国藩的评价相比,钱穆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5 . 人口与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炀帝大业五年)4600《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700《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700《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1600《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1-20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6 . 货币和物价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1937—1949年法币发行额简表

时间发行额(亿元)指数
1937年6月14.1法币1
1940年12月78.7法币5.58
1943年12月754法币53.47
1945年8月5569法币394.96
1946年12月37261法币2642.83
1947年12月331886法币23538.01
1948年8月6636946法币470705.39
1949年1月208.2244(金圆券)(折合法币624660000)44302127.66
1949年5月679458(金圆券)(折合法币203837400000)144565531914.89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100元法币的购买力,1937年是两头牛,1941年是一头猪,1943年是一只鸡,1946年是一个鸡蛋,19495月是0.245%粒大米!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没有消除。投机资本利用当时的财政经济困难,在城市中乘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从19494月到19502月,先后发生四次全国性的物价大波动。为了制止由于投机资本操纵而加剧的市场混乱,人民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解放区人民的支持,采取有力的经济和行政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了较量。首先是加强金融管理,进行“银元之战”。针对当时银元投机猖獗的情况,人民政府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的流通,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查封金融投机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稳定了金融市场。其次是进行“米棉之战”,全国各大城市同时按国家牌价敞开抛售粮食和棉制品,使物价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法币发行额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是如何稳定物价并最终解决物价问题的?
2024-01-16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7 . 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八议”是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北魏律》与《陈律》中“官当”入律。(“官当”是指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与此同时,“重罪十条”罪名的确立(“重罪十条”经过《开皇律》的改造,形成了“十恶”制度,为后世封建各朝代所沿用)。中国古代法律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     
A.进一步强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法律儒学化的特点
C.中华体系的完备D.教化百姓的乡约与法律合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8年8月,由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边区组成华北行政区,9月正式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各地方政府的工作。同年12月1日发布公告,解放区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至1949年10月30日华北人民政府将权力移交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撤销了华北行政区的建制。由此可知华北行政区(     
①在战局变化和解放区扩大的背景下设立
②在贯彻中央政策巩固政权方面发挥作用
③对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④于第一届全国人大会上依提案正式撤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4-01更新 | 32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9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中国遭遇特大旱灾,赈粮“费用所需甚巨”,使本就“国用不足”的清廷雪上加 霜。为保证西征(新疆)军饷,清廷暂缓购置军舰,大幅减少天津机器局的经费。赈灾时轮船招商局还垫 付采买了大量赈粮,亏本承运,经营困难。这表明(     
①晚清政府救灾核心与古代有明显差异
②维护统一和安定是清政府的重要事务
③近代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尝试步履艰难
④清王朝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04-01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新加坡1959年以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     
时期1959—1965年1966—1975年1970—1985年1980—1997年1998年至今
措施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

——据杨建伟《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回顾》整理

A.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B.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C.经济发展战略应根据时势变化适时调整D.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加强地区经济合作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