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建设祖国:从延安南泥湾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材料一   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打算去延安南泥湾慰问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一首插曲在台上表演。作词人贺敬之接到为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插曲的歌词。之后,由作曲人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插曲谱了曲。这首插曲后来定名为《南泥湾》。

材料二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北京市南部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处,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机场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减隔震建筑、世界首个“双进双出”航站楼,于2019年正式通航。

它的设计理念是“海星”,特点是有一个大型的中央庭院和五个指廊,每个指廊都有自己的登机口,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航站楼内部主色调为白色,带给人梦幻般的科技感。它拥有4条跑道,可以满足每年1亿乘客的使用需求,并且航站楼内设有多个休息区、餐饮店和购物区,可以满足乘客的各种需求。此外,机场已经开通了多条国内外航线,连接了全球主要的城市和地区,同时,机场也欢迎全球的航空公司入驻,共同分享这个现代化的航空枢纽带来的发展机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歌曲《南泥湾》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其展现的时代精神。
(2)结合材料二、概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特点及其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4-06-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历史三模试题
2 . 授田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对国有土地的分配运动。先以县为单位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进而将可耕地从国有土地中划分出来,授田制只施于可耕地。授田的对象是个体农民和有功于国家的人,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只有当无人继承时,才由国家收回。这项制度(     
①有利于宗法封建制的巩固   ②推动了地主封建制的形成
③有利于劳役地租的征收       ④有利于对农民的直接控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历史三模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其肆意侵略,准备用武力阻止北伐。国民革命军于5月1日克复济南后,日本在5月3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同时日军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这表明(     
A.中国没有收回山东主权B.北伐战争的彻底失败
C.日军在中国驻军的开始D.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2024-06-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历史三模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表述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1952年,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启中国公共卫生建设
B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快递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快递业的发展带动了城乡居民就业
C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食品安全取得重大进展
D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有一千多家,在全球位居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
A.AB.BC.CD.D
2024-06-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历史三模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为了打破西亚地区对丝绸贸易的垄断,拜占庭帝国设法获取中国的养蚕技术和丝织品加工的工艺。至公元6世纪中叶,发源于中国的丝织业,从原料生产到纺织成品这一整套技术完全传入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区。这反映出(     
A.中国与东罗马有经贸往来的途径B.阿拉伯帝国是中西文化交流桥梁
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巅峰D.奥斯曼帝国影响东西方贸易往来
2024-06-01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水密舱技术

材料一

1973年在江苏如皋县发现了一只唐代(7-9世纪)木船,用隔舱板分隔成9舱,舱深1.6米。船舱和底部用铁钉加固,夹缝填以石灰桐油。船中出土有日用的粗瓷和陶器,还有开元通宝钱二枚。

——南京博物院《如皋发现的唐代木船》

1974年泉州湾后渚出土的南宋海船,共分13个舱,舱跟舱之间的隔板厚1012厘米。隔舱板跟船壳板用扁铁和钩钉钉联,隙缝处用桐油灰腻密,具有严密的隔水作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编《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

材料二   (中国船)比较大一些的船只有十三个货舱,就是船里面的隔间,都是用硬木板装隔的,跟船壳紧密地钉在一起。如果船只发生意外,忽然触礁或者受到鲸鱼的撞击而产生漏洞海水就从破洞流进船舱船员一旦发现漏洞,立即把货物搬到别的舱里。由于这种舱隔绝得十分严密,所以一个舱进水,并不影响其他的船舱。等船员把损坏的地方修复以后,货物仍可搬回原处。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1787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关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邮船计划的信里写着:“它们的货舱照中国的方法分隔成各别的舱区,并且把每个舱区都腻缝紧密,以免进水,似乎并没有不方便的地方。”英国的本瑟姆曾经考察过中国的船舶结构,并且对欧洲的造船学作了改进,引进了中国的水密隔舱结构。1795年,本瑟姆受英国皇家海军的委托,设计并且改造了六艘新型的船只。在他所写的论文中说他所造的船“有增加强度的隔板,它们可以保护船只,免得进水而沉没,正像现在中国人做的一样”。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运用水密舱技术的优势,并简述中国造船技术的影响。
2024-05-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现代世界货币体系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金本位固有的缺陷导致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实际是有上限的,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黄金开采的速度比不上经济发展所需增发的货币。因此,金本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后,百废待兴,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布雷顿森林体系表面上结构稳定,但实则十分脆弱,加之美国在六七十年代深陷战争泥潭,无力继续维持美元对黄金的固定官价,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瓦解。经过几年的无序国际货币体系,1974年,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框架下,各国达成了新的协议,称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首先决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同时,也确定了汇率安排的多样化。

——摘编自王俊尧《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改革方向的探讨》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首先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许多国家由于银行管理不善引发金融过度风险,或由于监督机构不独立,使制定的监督制度不能实施,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已成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从国别上看,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在支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编自虞群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8 . 现代化的探索和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随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
历史时期主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12月,中共中央批发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特别强调:“实现国家社会主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设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就可以保证逐步完成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改造。可见,在中国共产党当时的认识中.“工业化”主导并决定看“现代化”。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特别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样,日后广为人知的“四个现代化”大体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土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刘洪森李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现代化”话语内涵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概念”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4-05-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今陕西省中部以西安为中心的区域古称“关中”,在中国古代前期,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区,此后历经变迁。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从西向东的空间发展历程,多为武力冲突,扩展与冲突的结果几乎都是西胜东负,而几乎一切以西胜东的历史事件起步之地都与位居中国古代西部的关中平原有关。苏秦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两汉之际,王莽乱政及赤眉起义对关中地区造成的严重破坏,东汉末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以及后来的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都使关中地区一再受到沉重的打击。唐代的安史之乱,对关中地区的破坏更为严重,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景象。秦汉以至隋唐,关中地区作为全国经济重心,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为增加产量,而进行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导致关中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由于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大规模的宫室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木,从而推动了大规模的原木采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使关中地区的水土条件变差。而且汉朝以后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开始变差,降水量减少,旱灾出现的频率增加。

——摘编自宋政华《古代关中地区经济地位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两个以关中为基地,向东发展,建立王朝统治的史实。
(2)阅读材料二、解读关中地区地位的变迁。
2024-05-3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10 . 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建立了如国王起床礼、就寝小礼等一系列极其严格的礼仪制度,并大量地让贵族担任荣誉职位、充当侍臣。由于担任这些职位就能够接近国王,得到丰厚的俸禄和赏赐,贵族们纷纷追求得到国工的宠幸。由此可见法国(     
①君主的权力极大增强   ②从殖民地得到大量财富
③封建贵族势力的削弱   ④人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5-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