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以下为1997—2019年中美科技相对变化趋势图(美国各项指标设为1),对中国数据分析准确的是(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①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越美国             ②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③对美国造成一定的技术冲击             ④建成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长期以来欧洲普遍信奉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1628年英国宫廷医生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他邀请国王观看证实该理论的解剖实验,并在著作首页给国王的献词中,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威廉·哈维的医学成果(     
①巩固了英国的专制王权                            ②嵌入政治比喻以减少出版阻力
③开创了解剖实验的先例                            ④体现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共饮长江水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至长江流域。东晋朝野仍以北伐为念,“至于元嘉(南朝刘宋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宋齐之后,侨人遂安于南方,不再作北伐之想,与土断后即以世居之地为故乡有一定关系。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部分大事记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引江济河”的设想。

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规划研究。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91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2002年,历时50年的工程规划论证阶段结束,南水北调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实施中,仅“穿黄工程”即使用了33项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了110项国内专利。

2014年,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长江水直接供应北京城区70%以上的用水。为支持工程建设,湖北、河南两省共有近35万人移民搬迁,受水区则为水源区提供科技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支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代表全区384万市民向河南省淅川县捐款384万元用于陶岔小学的重建,淅川县将其更名为渠首朝阳小学。

20235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20亿立方米,其中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侨民“安于南方”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多角度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海图与历史

与海洋密切接触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这一切皆记录在海洋地图中。

材料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海域的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图是南宋的《舆地图》,标注了到东洋日本的海上航线,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但航海功能还没有从地图中分离出来。元代的《海道指南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专图。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明东西洋航海图》和《山形水势图册》的绘图水平也是与世界同步的。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以麦加的方向为地图上方,欧洲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中国海图则直观而具体地反映了世界的形状,没有巨大的变形。

材料二

1:哥伦布伊斯帕尼奥拉岛地图(1492年),图上标有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LaEspanola”(也称海地岛)。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被认为是唯一留传下来的出自哥伦布之手的地图。

2:特诺奇蒂特兰城象形坟字地图(1541年),此图由最后一批被西班牙人征服的阿兹特克土著祭司绘制,描绘了史实与传说,记录下原住民对世界的最后一瞥。地图分为四格,表明这一地区由水道分割而成。

3:东非海岸地图(局部)(1558年),此图原载于英国《玛丽女王地图集》。英国王室支持率先“开发”非洲的霍金斯家族,在大西洋上从事海盗式贸易。这些华美的航海图,也是滴着黑人鲜血的奴役之图。

4:果阿港地图(1596年),该图出自《旅程:林斯霍顿前往东方或称葡属印度的航程,15791592》一书。此书的出版打破了葡萄所和西班牙对欧洲前往印度航线的信息垄断,促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海图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四幅海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辨析与考证长期以来,“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1891年北洋舰队应邀访问日本期间,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窥见其主炮上晾晒着衣物,由此得出了北洋舰队军纪迟废、不堪一击的结论。

材料一   东乡平八郎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

小笠原长生(作家),《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①,1939

注①:最早记述“主炮晾衣”史事,此后版本演变皆源于此,所不同者:观察方式或称东乡微服视察,或称应约登舰参观;所观察舰艇或称“济远”舰,或称“定远”舰等。

材料二   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登舰目击者的相关记述

《时事新报》
福泽谕吉
舰体巨大、机器完备、士兵熟练,值得一观之处颇多。
《每日新闻》(日本)舰长室、军官舱内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在就医,然而清洁异常。
日本法制局长
宫尾崎三郎
巨炮4门,直径1尺,长25尺,当时我国所未有。舰内清洁,不亚于欧洲……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面。

材料三   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前后中方当事人的相关电报和回忆录

李鸿章
北洋大臣
日本屡请我兵船往巡修好,现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船,于五月二十日开赴日本。
丁汝昌
海军提督
明日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操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
陈兆锵
定远舰军官
日本派亲王宴请我全军官佐。独步蟾(注:定远舰管带)辞。询其故,则谓:日人奸究无信,胆敢妄为,深恐假藉宴会,乘我不备,攻袭我舰,我必留舰预防不测。
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并指出“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的原因。
2024-05-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成之后,乾隆皇帝下令抄写七部,分藏文渊阁、文澜阁等处。

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幸得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倾力抢救,后经清末直至民国的三次大规模补抄,基本恢复了原貌。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
(2)以《四库全书》为例,概述大型文化典籍编纂的历史意义。
2024-05-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为一则近代广告,广告信息是:“注意九一八”“中国药棉纱布制造厂大赠送”“国难周年出品纪念”“商标”。该广告(     

①发布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年   ②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号召民众铭记国耻支持国货   ④利于民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房屋排列整齐,同时期裴李岗遗址墓葬秩序井然。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坚固的城堡,距今五六千年的良渚古城,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在中国则主要铸造礼器。以上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     
A.崇尚秩序与稳定B.避免冲突与战争C.追求集权与礼制D.从事游牧与渔猎
2024-05-11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奎宁到青蒿素

材料一

材料二   最初,奎宁治疗疟疾的效果很好,但是,随着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奎宁的疗效严重下降。1930年全球有1000万人感染疟疾。20世纪60年代,疟疾在东南亚竟无法控制。

1967年,中国成立研制新特效药的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屠呦呦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的青蒿能“治疟疾寒热”,以青蒿为重点研究对象;受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记载的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药物实验发现,青蒿素的治愈率比奎宁高,还不易引发儿童高热惊厥。随着青蒿素的推广应用,全球疟疾治愈率提高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世界同行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愧是现代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的成就”。

——摘编自《改变世界的奎宁》和《抗击疟疾——从金鸡纳霜到青蒿素》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人类对抗疟疾的历程。
2024-05-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一   唐朝统治结束后,都城的建置总体上呈现东移、南迁和北移的趋势。“汴水自唐末溃决”,后周世宗“因故堤疏导之”,以开封为中心,“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资治通鉴》)。北宋时一直有迁都之议。宋神宗时大臣张方平说:“今之京师(开封),古所谓陈留,天下四冲八达之地,非如函秦天府……洛宅九州之中,表里山河,形胜足恃。”(《续资治通鉴长编》)但终北宋一朝,都城并未迁离开封。《宋史·河渠志》写道:“汴水横豆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靖康之变”后,南宋建都杭州。元明清三朝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均以北京为都城。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大运河》等

材料二

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泛滥和国势衰微,大运河淤塞日益严重。1901年,清政府宣告停止漕运,千年漕运史终止。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它被全面治理、修复,开始重新焕发青春。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南水北调的东线经由京杭大运河,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进入21世纪,大运河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大运河苏北段北煤南运的年运量在3亿吨以上,3倍于京沪铁路。大运河也是北粮南运和南货北调的重要通道。
2020年,习近平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大运河山东微山湖至杭州约800公里河段,其运量比欧洲最大的航运河莱茵河多1亿吨,是全球货运量排名第四的河道。2022年,大运河总运量达8亿吨。
202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保护传承和发掘利用能力,构建国家记忆体系。

——摘编自《京杭大运河经济带进入“重塑时间”》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以后,历代都城的建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大运河的变迁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4-05-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