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教育主张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
2022-05-08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西会通”

汉代《九章算术》有部分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几何学的成果。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与此不同的是,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所有几何学定理的正确性。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1607年,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例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中西数学图说》等。大量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出现在明末数学著作中。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被中断。

——摘编自《理性的启蒙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末中国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现象。
3 . 开平煤矿与一位美国总统

1878年,在直隶唐山开平镇,“开平矿务局”诞生。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不仅能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一系列企业使用,还有富余产量可以销售到市场,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

1899年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后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被英国矿业投资公司毕威克一墨林公司派到中国工作,同时出任开平矿务局的技术顾问。1900年,英国人以“饲鸽传递消息,疑与拳匪相通”为由,抓捕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德国顾问德璀琳要求张翼任命自己为开平矿务局总代理,予以便利行事之权以便保全矿务局。随即,德璀琳以矿务局总代理身份同胡佛(墨林公司代表)签订了“租借”合约,签字时文本由“租”改为“卖”。内容为:开平矿务局所有之地产、码头、铁路、房屋、机器、货物,并所属、所受、执学或应享有之权利、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利、资料、利益,转付、移交与开平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英国财团东方辛迪加投资公司组建),中国的开平矿务局归英国企业家所有。在屡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清政府派人赴伦敦劳伦斯法庭打了一场国际官司。清政府胜诉,但判决书“无法强制执行”

——秦秀梅《“开平”被卖;晚清的国资流失大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
2022-04-02更新 | 376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和建设

材料一   1928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使反动统治阶级发生分裂和战争。红色政权能够利用这种矛盾长期坚持下来。此外,红色根据地还能使红军获得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足够的给养。

“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王明等人不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特点,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低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决定作用,低估了乡村根据地的重要性,错误地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他们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主张在湘鄂赣各省“实现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进而推进与争取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作出的,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使敌军疲于奔命,红军取得主动权。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好比展翅高飞的大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别为两翼。因此,总路线内容简称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本主要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1/5,而且私营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基础。这些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不可能担当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办好原有的国营工业,并依据需要和可能改建、扩建这些工业,还要兴建新的、足以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的大型工业骨干企业。为此,国家有必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2)依据材料,结合当时国情,说明三大改造对于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2022-04-01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的农村和农业经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经过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农民分得耕地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成为独立经营的小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为了使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将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到国家手里;中共中央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到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公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在农村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还有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2022-05-30更新 | 48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何谓“中国”与何以“中国”

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某个朝代的认同,还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的认同。自称“中国”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各个政权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一   契丹人受其先祖鲜卑人影响,建国之后,为了表明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自称“炎黄子孙”,开始以“中国”自居。同时,仍然称宋朝为“中国”。他们强调夷人懂礼即是“中国”,并不反对汉人懂礼也是“中国”。到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后期又自称“正统”。在自称“正统”的同时,仍然继续称宋朝是“中国”。

金人进入中原后,亦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理论,自称“中国”,也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时期,实际上萌生了多元正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

——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清代(1840年以前)在经济上比唐、宋、明都有较大的发展,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方面更为显著。但与同时期西方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总之,清代(1840年以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

——摘编自杜家骥《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析辽人、金人的“中国观”。
(2)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多角度说明。
2022-05-09更新 | 720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895年,面对险峻形势,清朝朝野一时议论纷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5年5月11日

光绪帝颁发朱谕: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骛虚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核实,以收自强之效。

——《清实录·德宗实录》

1895年7月19日

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俄国)与中国乃二百余年盟聘邻邦,从未开衅......(俄)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已实受其益,倭人凶锋藉此稍挫,较之他国袖手旁观、隐图商利以相去远矣。正宜乘此力加联络,厚其交谊,与之订立密约。

——张之洞《密陈结援要策片》

1895年7月20日

陕西道监察御史史熙麟上奏:(洋务新法)皆为邪说,商货已变,并及朝政,军器已变,并及文事,尽破成例,尽坏成法。

——史熙麟《法无可变宜斥邪说以塞乱源折》

1895年某月某日

苏州秀才包天笑(时年19岁):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吗?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评析上述材料中的言论。(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中一人或多人的言论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2-04-21更新 | 987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列宁阅读了许多苏俄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书,接见了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191年2月写成《农民问题提纲初稿》,其中提出:满足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减低粮食税额;同意使税额与农民积极性相适应的原则;在缴足税款后,农民获利更大的自由来运用和支配其纳税以外的余粮。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21年6月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说:“我们是个落后的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你们和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不久后,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他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创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达到250万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苏联铅笔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很快成为世界上较大的铅笔厂之一。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新经济政策。
2021-05-14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东印度公司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
1699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
1720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
1730东印度公司有五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
1736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棉布“南京布”。
1757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个阶层普及。
1773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
1797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利润逐年增加。
1818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印度西部地区。
1829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陆续供给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
1833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
1858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


阅读上表,划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阶段并进行评析。
10 . 日本的职业教育

材料   1880年以后,日本文部省接管了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日本文部省相继颁布的《农业学校通则》《商业学校通则》《实业学校令》等法令法规,其中规定:实业学校的目的在于对从事工业、农业、商业的实业者施以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1894年颁布的《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规定:每年支出15万日元,用来充实和兴办实业补习学校。1930年,日本初等职业教育的实业补习学校数量已增加到15000多所,在校生127万余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实业学校已发展到974所,在校生28万余人;高等职业学校的实业专门学校增至51所。1937年,日本政府成立教育审议会,全面扩充和增设实业学校。在农业教育机构中努力培育面向大陆的开拓者。在工业教育机构中,重点扩充与机械、船舶、采矿、冶金、化学、电气等工业部门相关的职业教育。1943年,日本政府颁布改正的《实业教育规程》,体现出浓重的军事化色彩。职业教育的政策完全抛弃了之前以谋求大多数国民享有安定的社会生活的目的。1945年,日本战败后,其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评析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的职业教育。
2021-05-10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