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734次组卷 | 1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天津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注: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搜集和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3 . 汉代实施考课制度,由上级对下级官员的品行作为进行考核,作为对官员赏罚黜陟的依据。下图为在四川出土的东汉“考课”画像砖。该画像砖的史料价值在于
A.寄托了人民对清官政治的期待B.表现出制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C.反映了其对政治生活影响巨大D.说明考课成为政治压榨的手段
4 .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右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A.老照片和纪念邮票均属于实物史料,但二者具有不同价值
B.照片与纪念邮票进行互证,更能全面认识此重大历史事件
C.老照片比纪念邮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此外交成果的认识
D.邮票比照片更准确反映出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的情景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5 . 关于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115师作战的对象,过去抗战期间八路军宣传部门的说法,通常是泛指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20世纪80年代,多数相关战史著作及相关回忆录已经改变了说法,肯定被歼日军中有辎重部队。而当年谈及平型关战斗的一些大陆学者,在参考了相应的中日双方内部战报后也有新的说法,称其为“第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部队一部”。由此可知
A.内部战报比宣传公报更具有史料价值
B.厘清历史真相有待需要挖掘新的史料
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
D.当事人回忆和文献史料是史料全部来源
2022-05-23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届普通高考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陕西出土的西周利篡及其内部铭文拓片。铭文33字,大意是周武王灭商、占领朝歌、论功行赏并且铸造此青铜器以纪念先祖檀公。该文物体现了
A.西周时期冶炼技术领先于世界B.手工业技术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C.书法艺术已经发展到自觉阶段D.古代比较成熟的汉字开始形成
2021-06-01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朝吏科给事中李沂,因建言朝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此后,李沂居家近二十年去世,在乡里影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他为原型展开各种演义创作。史书所载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据此可知
A.传说受到官方的影响较小,史料价值往往高于史籍
B.史学家应重视探寻历史规律,不必纠结于历史细节
C.历史叙事与民间传说为社会呈现了多维的人物形象
D.历史是不可再现的,历史叙事很难有客观性的记载
2021-11-09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庚申夷氛纪略》是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篇私家著述。所述清军将领僧格林沁在京津保卫战中的“畏蕙”表现,曾经被学术界多次引用。但近年来经过越来越多的学者考证,这一记载严重失实。由此可知
A.私家著述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观点不一导致历史真相无法还原
C.史料考证对史学研究特别重要D.第一手史料的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大事记

1920年,国联成立。宗旨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1945年4月,50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1945年12月,29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64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得名。它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最大的经济组织。

1968年,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1972年,75个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被誉为“一部真正的海洋宪法”,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2016年,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开辟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帝国秩序、国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

——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旧唐书》与《新唐书》相关内容的对比,据此可知(     
《旧唐书》编撰于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史料来源主要是《唐实录》和唐朝国史。存在大量转抄《唐实录》和唐朝国史的原文的现象,体例较为混乱
《新唐书》编撰于北宋时期针对《旧唐书》中文字繁琐的问题,追求文字精练;效仿“春秋笔法”,叙事把纲常名教放在核心地位
A.《旧唐书》具有秉笔直书的特点B.理学有利于《旧唐书》的传播
C.《新唐书》注重原始史料的保存D.《新唐书》强化儒家伦理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