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西人书写中国史相比,中国人书写“世界史”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世界史”书写活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
2023-11-02更新 | 319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3)(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两则史料叙述的是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出现广东人从事海上走私与武装劫掠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记载中(     
史料内容来源
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于此处(指“旧港”),充为头目,甚是豪横……至永乐五年(1407年)(明)马欢《瀛涯胜览》
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粽宝船到此处……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
旧港番舶长张琏(广东人)……本大盗……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梁启超《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A.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所有信息之间皆可以相互证实
C.马欢深受西方民主价值观影响D.梁启超认识基于所处时代环境
2024-05-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一战后,梁启超的历史哲学基本形成。他借用了传统佛学“业”的概念,将历史活动分为个体的“别业”与群体的“共业”。梁启超认为,英雄、伟人,充其量只能“开风气之先”,而时代思潮,无不由群众运动而成,因此,史家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共业”。历史也往往表现为民族史,故而史学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启发民族自觉,培养“民族心”。在梁启超的观念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所谓“心力”,有时他也用西方学术的“自由意志”概念来表述。他认为,“自由意志”不可预期、完全偶然,“非物理的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故断言,用自然科学的因果律强驭历史是“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1922年,梁启超做过一场《历史统计学》的演讲,提出将科学的归纳法用于历史学,但他同时强调这一方法只能用于整理史料。

——据郭勇健《梁启超历史哲学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历史哲学对史学研究的影响。
2024-03-19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传统观点认为,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朝,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美国学者白彬菊研究满文档案后认为: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始于雍正朝,乾隆初形成;军机处日益扩张,君主专制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独断。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尚无定论B.拓展史料助于形成新的认识
C.军机处完善了君主专制机制D.立场的差异造成认识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关于参加中共“二大”代表的人数的若干记载。据此可知
序号史料出处
“参加这次会议(即中共“二大”)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1922年12月9日出席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提交)
“陈独秀、李达和我(即张国焘)、蔡和森、高尚德、包惠僧、施存统,此外还有一位上海代表、一位杭州代表,一共九人。”张国焘《我的回忆》(1961-1965年所写)
“(二大的代表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共12人。”《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代表整理)
A.仍需寻求更多史料,进行史料互证,还原历史的真相
B.甲可信,因其记录的日期最接近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
C.乙可信,因张国焘为“二大”当事人,其回忆最可信
D.丙可信,因其记载的名单更为详细,故其可信性更强
2022-04-13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赠承德郎工部虞衡司主事昆源冯公墓志铭》记载,明末歙县程胜恩有感于父亲和祖父毕生耕作而生活清贫,“愤然作色曰:‘丈夫生而志四方,若终其身为田舍翁,将何日出人头地耶!’用是效白圭治生之学,弃农就商,往来荆襄吴越间……以生以息,不十年而家成业就”。这表明,明代士人阶层(     
A.职业观念有所转变B.摆脱儒家观念束缚
C.自我价值得到凸显D.突破旧的阶层限制
7 . 清末民初学者宋育仁等以“春秋公法”比拟西方公法,利用国际法的规则与概念论证《春秋》,认为其具备适用于世界的、永恒的普世价值。这种做法及其观点体现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A.审视中国传统、重构世界图景的理论尝试
B.维护专制体制、排斥西方价值观的思想意识
C.维护国家主权、重建世界秩序的政治决心
D.借鉴西方理论、否定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追求
2024-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建安士人将文学作为寄托情志的手段,大胆地表达个人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自然山水中体认自我的价值。同时也渗透着生与死的理性认识、对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历史责任的重新思考、对驰思云天与趋驰当世的追求。建安文学(     
A.反映出儒学的新发展B.具有民族交融的特征
C.体现了个性解放成果D.折射玄学地位的上升
2024-04-12更新 | 317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2)(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9 . 19世纪70年代后,法国许多经销商对印象派画家进行赞助,同时获得作品销售权;他们还支持艺术评论家讨论印象派艺术,使印象派画作从“不是历史、宗教画,未经官方沙龙认可就没有价值”到引领市场和审美。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     
A.大众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B.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确立
C.社会经济科技的时代变革D.艺术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024-03-21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3)(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10 . 雅克·路易·大卫作为法国大革命期间艺术的最高领导人,他直言:“一个艺术家必须是一位哲学家。既是技艺精湛的雕塑家又是苏格拉底,既是优秀的音乐家又是卢梭,所以艺术天才除了理性火炬外,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指引。”据此可知大卫认为(     
A.哲学家具有艺术创作的潜质B.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达社会真实
C.理性才是文学作品核心内容D.艺术作品宣扬启蒙思想更有价值
2024-01-3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