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秦朝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三郡,置“五岭之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岭之戍”

材料一

(秦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镗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越地,至二世元年,六年耳。——(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南越列传》

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入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瑜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五也。乃若漳潮一路非古入岭之驿,不当备五岭之数。——(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岭外代答·地理门》

材料二   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当时用兵南越,天时地利,皆非所宜,偏师丧败,事所可有,然以大体言之,则三郡之开,辟地万里,越人固未尝敢以一矢相加遗,安用局促守五岭乎?

——《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册)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的教育改革

时间内容
1866奕䜣提出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规定原来读儒家经典的科举人员入洋务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接受洋教习的传授。
1885清政府三次派遣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
1887江南御使陈璜莹上奏建议将数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明习算学人员可以量予科甲出身。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第一次将“西学”与“中学”同考。
1898总理衙门上奏《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学堂课程分“溥通学”和“专门学”两类,其中以经学、理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体操学等为“溥通学”;“专门学”包括卫生学(含医学)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含法学)高等地理学(含测绘学)商学等十五门。
1901清政府发布上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为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为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教法规定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晚清教育改革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算推步之学,中法固远不逮西法,今法固大胜于古法,以疏密之不同也。故韬以为古法有用而今法无用。今法易时必变,而古法可以历久无弊。……数者六艺之一耳,于学问中聊备一格。……即使天地间尽学此法,亦何裨于身心性命之事,治国平天下之道;而使天地间竟无此法,亦非大缺陷事也。若夫鸟兽草木之学,其精者谓能得一骨可知全体,得一叶可辨全株,徒闻其语,未见其人。

﹣﹣王韬《弢园尺牍》卷四

材料二

天之聚数十西国于一中国,非欲弱中国,正欲强中国,非欲祸中国,正欲福中国。故善为用者,可以转祸而为福,变弱而为强。不患彼西人之日来,而但患我中国之自域。无他,在一变而已矣。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五

材料三

顾论者徒夸张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熟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递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所恃者,在上下之通情,君民之分亲。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四

材料四

王韬这一代,也只有这一代,才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无火车到有火车的巨大跃进。这些也同样适用于王韬和孙中山个人。虽然孙中山代表了革命进程的稍晚阶段,在这种意义上他比王韬要新。但若就他们个人一生所包括的文化变化容量而言,从代际变化的相对观点(而非积累或展望的观点来看),王韬却比孙中山要新。

﹣﹣【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韬有关中西文化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韬思想较之前有哪些变化?试分析其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原因。

5 .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二 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都要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三 苏州的吴余财老人用账本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大部分开销。下面是他家几次中秋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时 间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消费额(元)
2.98
3.60
3.07
35.22
230.90
968.95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鼓励消费的认识。

6 .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

材料二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仍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材料三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

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的状况,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

(3)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

7 . 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特殊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我国这一时期独特的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言论

材料二: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和其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胜,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因而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
——斯诺(美)《西行漫记》
材料三:“中国发展的绝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有国家。新政府进行的水利、植树巨大综合工程,加上铁路和公路的扩充,减轻了水旱灾的危害;到1953年,粮食总产量为16700万吨,1958年达到25000万吨。到1960年底,全国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解放前的80%以上下降到30%,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由II万增加到81万,增长了7.36倍。
——格林(英)《觉醒了的中国》
材料四:中国社会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也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1)据表格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思想与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有何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必胜的“有力因素”有哪些?请用革命史观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概括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
(4)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对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要求:以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为中心,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6-11-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