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龚泽琪、董连泽《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施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背景,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二者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乡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3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   
——李世安著《世界文明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有关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对此进行解读。
(2)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做出榜样和贡献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在“封土建国”“主权分散”含义上,中国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feudalism)有形貌上的类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有采邑(领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既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则是政治、经济上的主宰者。这些特征是东西方封建制度所共有的,但二者的结构和宗旨又存在明显差别。

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崩解后,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患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与之相比,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是作为军事征服者的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作“次分封”,领主与附庸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由宗法关系相维系,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控制的“宗法封建制”。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D.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2023-04-09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6 . 【西方女权运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48年,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起草了《观点宣言》。19世纪末女权主义理论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运用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美国妇女的从属地位与经济上依赖男性的内在联系,描绘了使妇女获得经济独立的蓝图。

——摘编自王政《美国妇女运动起因初探》

材料二  18487月的《妇女伤感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从1890年起,美国女权主义者将矛头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19678月,“新左派”女性成员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发表了“告左派妇女书”,号召姐妹们团结起来,开展一场新的“妇女解放运动”。这就是美国的第二次妇女运动。这场运动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斗争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韦冬雪《西方妇女运动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两次女权运动的异同。
7 . 1948年,丘吉尔指出:“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一外交思想提出的背景是
A.战后英国称霸全球B.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新兴民族国家崛起D.冷战背景下欧洲地位降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美】伊罗生《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材料二   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果沿着时间轴继续划分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话,你认为应如何划分?试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就中国崛起,概括美国心态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新关系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
9 .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达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洗。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捕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10 . 世界第一部唐诗交响乐《大地之歌》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马勒1908年创作的,它以中国唐诗为背景,歌词来自于一本意译的中国抒情诗《中国之笛》。该曲的创作体现了
A.全球化推动中西文化的借鉴与交融
B.唐诗具有兼容并蓄的气度与品质
C.跨界融合是滋生艺术生命力的根本
D.杰出文艺作品须有中西贯通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