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留美幼童容揆

1871年,在容闳(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的建议下,曾国藩、李鸿章经商讨后向清朝建议:自次年起,分四次向美国派遣幼童在美国学校学习,以图学成后有裨国家自强,同时规定,学习期限为15年。留美幼童成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便是其中一员。

材料一:出洋本意,是令尔等(幼童)学外国功夫,不是令尔等忘本国规矩(儒家伦理纲常)。是以功夫要上等学习,规矩要不可变更。是以谕示尔等,要将前后思量,立定主意。

——吴嘉善的《谕示》(吴嘉善于1876年开始在美管理留美幼童,思想比较保守)

材料二:据(驻美公使)陈兰彬奏折称:“惟上年十一月,吴嘉善特来华盛顿,面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

——恭亲王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

材料三:(时任耶鲁大学校长朴德1881年手笔)总理衙门鉴:“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其礼貌之周至,持躬之谦抑,尤为外人所乐道。”

——容闳:《西学东渐记》

材料四:1861年3月2日,容揆出生于广州府新会县。

1872年,容揆进入位于上海的预科学校,随后入选第二批留美幼童名单,于1873 年抵达美国。1880年,因与吴嘉善的理念等产生冲突,遭到关押并被遣返。但之后在容闳和培根牧师帮助下得以留在美国,并考入耶鲁大学,学习期间他剪去发辫。

1884—1896年,容揆逐步从学校走向美国社会。这一时期他经历了学生、公使馆翻译人员、纽约中华会馆经理、自由撰稿人、报社创始人和中国基督教俱乐部经理等多重身份,为中美文化的相互理解做出了贡献,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对于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

——据许兆捷《留美幼童的多重面向:以容揆为例的分析》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国内外局势,分析幼童容揆赴美留学的背景。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对于留美幼童的态度有何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留美幼童容揆的人生际遇?
2024-03-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长城万里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不断丰富。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战国时期,诸侯国根据各自需要修筑长城。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三选)
A.王室衰微,诸侯自决权膨胀B.铁器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
C.经济发展,工商业联系加强D.争战频繁,各国需加强防御

材料二: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滦,至辽东,延袤万里。

——《史记·蒙恬列传》


(2)从材料二看,秦朝长城在修筑背景、目的、形制上与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材料三边防总兵蔡元报告说古北口长城倒塌了许多,请求进行修补。康熙帝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选编自《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3)康熙帝对修补长城一事持何种态度?请概括其理由。

材料四


梁中铭《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3年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潘子农 “七七事变”后创作于上海

(4)从材料四看,长城被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五:1961年3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讨论林则徐   可以从“知人与论世”视角分析。

(一)开眼看世界的世界背景

材料一(清朝官员)不谙夷务/中国不知夷人之事……

——《林则徐集》

材料二中国的官员对于外国并不了解/翻译中国不知夷人的报导……

——《澳门新闻报》(1839)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否可以互证?并阐述原因。

(二)林则徐的事迹

材料三林则徐自去岁(1839)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

材料四林则徐设署洋商/开设译馆,派人去刺探西方事务,翻译各类外国文献。收集外国信息,每月按时上报,林则徐寻找翻译,其至粤目的实为收集外国信息。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五林则徐让我翻译了很多的西方文章,其中包括很多军事和战争的记载。/林则徐赴粤之后打探西方情况/《各国律例》(出自美国某翻译官对林则徐至粤后收集外国信息的行动的描述,林则徐请他翻译了两部著作。)

——美国传教士伯驾《眼科医局记录》

2.在材料三的基础上,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补充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学者对林则徐的评价

卡片一《四洲志》为国人打开了一扇窗户/打开了中国人眺望世界的一扇窗/林则徐是长期闭塞后的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开端

卡片二林则徐采西方之长补中国之短/“开眼看世界最先用西方这把尺来衡量中国”/林则徐开眼看世界让中国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

卡片三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仁人志士都以林则徐为代表/林则徐是攘夷士大夫的前辈/在林则徐逼视西方人的时候,也……历史经验外的另一个世界/之后的众多学者通过前人的描述了解林则徐但有偏差,林则徐在逼视外国的同时看到了历史经验之外的一个新的世界

3.根据以上卡片/综合上述三位学者的评价,谈谈你对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看法。
4.综上,说说完成以上探究活动的路径或方法?
2023-08-20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2024届高三7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等级考)
4 . 工业革命中的女性。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的角色与地位也随之变化。

(1)下列成果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

(2)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属于此范围的是____(单选)
A.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B.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C.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D.工厂制度、跨国公司

材料一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骨癌的一种)。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3)根据材料一,概括女工工作的特点。

女工处境经报道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这激起了她们的愤怒,发起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

材料二   《Pall Mall公报》的编辑威廉斯·特德、工党选举团的亨利·海德和救世军的凯瑟琳·布斯都加入了记者安妮贝桑特争取改善工厂工作条件的运动。

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等其他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4)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归纳当时社会对女工罢工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两周内,由于工会的支持和一场筹集了400英镑巨款的公共运动,妇女们赢得了重大的让步。她们组织了煤人工会——英国最大的妇女和女孩组成的工会。这是英国“新工会主义”爆炸式的巨大进步,当时技能不熟练的无产阶级第一次组织成了工会。

——安娜·慕尼沃兹和艾伦·伍兹《马克思主义与女性解放》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2023-03-06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纱厂“新生”。

吴淞社区小王同学报名参加了小区组织的“故乡行走一日游”活动,活动的目的地是“半岛1919文创园区”(位于蕰藻浜与泗塘河交汇形成的半圆地带)。

小王同学发现文创园区曾经是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的旧址,纺织机、运煤输送带、出渣口、钟楼等这些带着纱厂历史印记的元素也被一一保留下来,曾经的厂房、车间、仓库而今被改造成为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婚礼会馆、创意体验中心等文创产业聚集地,旧时的纱厂重获新生。

活动结束后,小王同学收集与整理有关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的资料供学习

材料一   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大事年表   

大中华纱厂华丰纱厂
1919年,上海聂氏家族发起筹建大中华纱厂
1922年,正式开工,其规模和设备在当时是中国第一流,雇工上千
1925年,纱厂由郭氏家族永安纺织公司收购,改名为永安纺织二厂
1930年,增设永安四厂
1942年,日商强制组成永丰公司
1945年,郭氏家族收回永安二、四厂
19559月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
1920年,沪上巨商王正廷、张英甫等人集资创办华丰纱厂
1921年,建成投产
1926年,出售给日华纺织株式会社第八厂(日资)
1931年,改名为华丰工场(日资)
1943年,改名为吴淞工场(日资)
1946年,国民政府接管,改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八纺织厂
1950年改名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
1958年,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合并组成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成为上海生产力最大的纱厂,员工超万。
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纺织业开始调整转型,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科技+时尚”转型。
2008年,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对上海第八棉纺织厂进行了全面重新改造,转型为“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上海“滨水时尚新地标”。
2014年,纱厂遗址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二   ……民国11年以后,民族棉纺织业受到日商企业的排挤和打击,……大中华纱厂第二次招股未能足额,……只好承办公司债,承受高额利息重负。加上外商纱厂联合压低纱价的倾轧,终于使这家开办不到3年的模范工厂被迫出售。

——摘编自《上海纺织工业志》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纱布进口锐减,市价突飞狂涨,纱厂连年大利,给中国发展棉纺织业以良机……。至民国11年,上海新设华商纱厂19家,新增纺锭487222枚,占全国新增华商纺锭的47.6%。

上海棉纺织业的建厂高潮转瞬即逝,接着进入萧条时期。……从民国20年到1949年,上海纺织工业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阶段。……上海沦陷后,租界以外的华商厂均被“军管理”,由日军委托日商纱厂经营,倍受掠夺。……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棉花来源断绝,交通阻隔,纺织品销路锐减。两年后,日伪又对纱布实行强制收购,上海的纺织工业又一次陷入困境。

抗战胜利初期,由于原棉缺乏,电力不足,资金短缺,纺织企业的开工率一般只有50%左右。……但是,随着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上海纺织工业再度陷入困境。民国37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同时施行物价管制,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此举使上海民营纱厂遭受巨大损失。

——摘编自《上海纺织工业志》


(1)材料一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创办初期的企业性质是(单选)
A.外资企业   B.洋务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国营企业
(2)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纺织业开始调整转型的背景是(单选)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依据材料二,概括大中华纱厂被迫出售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概括民国时期上海民营纱厂的经营状况。
(5)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纱厂“新生”?
2023-03-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铁路交通的发展

产生于19世纪的铁路交通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交通运输的革新,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9世纪初的英国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画面中,头戴礼帽的神父问另外两个人:“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二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在里头也许藏着一匹马。”


材料二: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865年)以英商怡和洋行为主,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计划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以方便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出面,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为由,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至吴淞间筑路所需土地的要求,获取了征地权……1876121日,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英美最终接受了中方“给价买回”和“另招华商股本承办”的方案,由中方赎回吴淞铁路。1877年夏秋间,清朝政府在交付赎金后,拆毁了这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

——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略述》

材料四: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1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1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修建时间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1896-193644小时
粤汉天路(京广南段)复线1955-1988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2005-2009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资料


(1)材料一漫画中的“它”动力来自于
A.蒸汽机B.内燃机C.柴油机D.电动机
(2)结合材料二,分析19世纪英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导致淞沪铁路粤汉铁路的不同“命运”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铁路交通的发展?
7 . 货币硝烟,“钱”后是“拳”

俄乌冲突爆发后,2022年3月,美国宣布将在全球贸易中限制俄罗斯使用美元、欧元、英镑或日元等结算体系。这引起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建立的,只有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体系才能得以持续的存在。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载《致富时代》2012年第5期)

材料二:韩联社(2022年)217日报道: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统计,今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达3.2%,创历史最高,继美元(39.92%)欧元(36.56%)英镑(6.30%)之后,居全球第四位。


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下为某同学的相关小结,请协助该同学将数字处填入可以填入选项的代号。(注意:选项多于当填项,选项与当填项并非一一对应)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黄金   D.白银   E.社会主义
F.资本主义   G.“交子”   H.全球化   I.多极化   J.人民币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货币体系演变的背景之一货币体系演变的背景之二
为了巩固统一、巩固①,秦统一了货币、文字及度量衡。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进行了不同规模、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④制度,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②,自明朝中叶起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时,其法定货币地位得以完全承认。20世纪上半期,多种矛盾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格局也经历了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向“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并呈现出⑤趋势。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各自为政。
由于货币具有国家主权属性,新中国在正式成立前就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的③,它随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共同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⑥,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
空白处
拟填入内容代号
(2)简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
(3)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结算跻身前四,又是基于怎样的政治、经济因素?
(4)《中国外汇》2021年11月上半月刊发文《布雷顿什么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请以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22-06-12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二模历史试题
8 .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近代以来,科举制度成为时人关注的焦点。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相互博弈,最终被废除。

材料一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上奏(1864年)

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

——光绪诏令(18986月-7月)

朝廷……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清政府诏书(190592日)

材料三   在这个制度(科举制)之下,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在最善的本意之下,它是民主的。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一卷东方的遗产》

(1)材料一中,李鸿章、梁启超提出上述观点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他们完善科举制度建议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清政府对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有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作者对科举制作出上述评价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科举制度废止与近代文化的关系?
9 .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根据所学知识和提示,完成下列填充。
①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柏林会议”
②工业革命
③暴力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④西班牙主要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⑤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分析1500-1850年人口移入与移出的原因。

材料三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_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10 .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根据所学知识和提示,完成下列填充。
①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柏林会议”   ②工业革命
③暴力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④西班牙主要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⑤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分析1500—1850年人口移入与移出的原因。

材料三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2022-03-12更新 | 383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