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方学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19世纪有了重要发展。1873年,首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巴黎召开,并逐渐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在其影响下,德、法、俄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英国政府在一战形势危急、财政困顿的1917年,也筹建起耗资不菲的东方研究学院。一战前后,欧洲主要大国的东方学都进入黄金时期。

二战后,东方学的发展出现新变化。1960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第25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尽可能多地邀请“东方”学者参会,又额外申请了10万卢比,用于邀请来自亚非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会议快结束时,美国曾申请下一届会议的主办权,由于苏联的干预并未如愿。双方妥协的结果是由印度承办。1964年,第26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主题为“人的尊严、人类友好和世界团结”,试图代表“东方”国家发声。1967年,美国如愿在安娜堡举办了第27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由于官方以及私人机构的强大财力投入,与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该会议使美国的区域研究范式逐渐占领主要学术场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东方”研究的学术话语。新范式强调跨学科研究,更加关注目标地区的“当下”问题。

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正式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

——摘编自张扬《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方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学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的数量及进口地点   

年份进口量进口地
167126610盎司班达姆(印度)
16784717甘贾姆(印度)与班达姆
1679197班达姆
1680143苏拉特(印度)
168270印度
168512070马德拉斯(印度)与苏拉特
16874995苏拉特
168816666苏拉特
168925300厦门与马德拉斯
17241000广州
173914019广州

注:1100斤,1斤≈1.1

——摘编自谢瑞育《1834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研究》

材料二   印度、锡兰以及日本的茶叶生产较中国来说起步晚,有的甚至从中国引种而成。但在19世纪末期迅速发展,形成后来居上的局面。这些国家由政府引导,并派专业人士到达茶区进行深度考察,并结合自己国家的土地状况进行栽培。他们采用集约式经营,以公司制为主,茶园集约,技术集约,管理体制集约,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随着印度、锡兰、日本的茶叶栽培不断的发展壮大,印度红茶迅速占领英国市场,相比中国茶叶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特点,茶贩们更愿意在印度茶叶中加入中国茶叶,这样既可以减少成本而且味觉上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促使英国人民接受这一新茶种。

——摘编自姜琳琳《中国近代茶叶贸易衰败对茶叶生产现代化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发展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茶叶贸易衰败的原因。
2023-05-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20世纪,尤其是1945年以来,许多具有不同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律背景的新兴国家进入国际法律制度领域。它们对一些以欧洲为核心的概念和国际法原则、规则的效力提出挑战。由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时国际法还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一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人权法和国际发展法,环境保护法、海洋法、国际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等资料


(1)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国际法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法发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后的最初两年中,阿根廷、巴拿马等拉美国家广泛开展了反对美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在美苏对立急剧发展的背景下,美国为此深感不安,决定召开会议,订立泛美军事同盟条约。19478月,美洲国家维持大陆和平与安全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在美国对有关国家施加了强大压力并且作出某些让步以后,92日,出席会议的美国和18个拉美国家代表团的团长签署了由美国起草的《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这是战后建立的第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地区性政治和军事集团。拉美国家顺从美国意志,签订条约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希望得到美国的帮助,解决各自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战争结束后,美国停止采购,并以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和自由企业为名,要拉美国家放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结束“经济民族主义”,保障美国垄断资本在拉美的利益。这些政策措施使得拉美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时遇到巨大的困难。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产生的影响。
2022-03-12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近现代贸易格局的变化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五口通商以后的最初几年,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最大中心。从对外贸易上占有最大份额的中英贸易看,在整个40年代,由广州输往英国的货值,仍居于五口的首位。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进入50年代以后,贸易重心之由广州北移上海,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曾经被西方商人幻想为“永远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后不到10年的光阴,便已趋于衰落。

——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中央于1979715日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对加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1980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文件,正式将“出口特区”命名为“经济特区”,要求将深圳特区建成兼营工业、商业、农牧业、住宅、旅游等项事业的综合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确立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实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前后广州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特区建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清朝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韩书瑞《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迫于财政与经济压力,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尝试,但除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外,在货币制度方面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金银比价发生很大变化。这不仅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而且直接影响到清政府的对外借款与还本付息问题。在甲午战争后的对日赔款与义和团运动后的庚子赔款中,清政府遇到了严重的“镑亏”问题,从而引发了关于货币改革与本位问题的激烈争论。

——摘编自燕红忠《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货币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改革的背景。

7 . 材料   1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宣布英国将保障波兰的独立。之后,法国宣布将继续忠于法波同盟。继5月12日英土声明后,6月23日法国也和土耳其发表声明,保证地中海地区一旦爆发战争,两国将相互援助。早在1939年3月18日,英国即开始向苏联试探一旦德国入侵罗马尼亚,苏联可能作出的反应。此后英法遂和苏联保持接触,从4月15日开始转入正式谈判。7月23日,苏联建议立即转入军事谈判,法国政府遂派出杜芒克将军于8月6日会同英国退休海军上将德拉克斯自英国出发,不慌不忙地于11日始抵苏联。谈判中,双方就一旦战争爆发各自能提供的武装力量及苏军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过境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张伯伦并未采取任何挽救措施。法国政府在谈判中从未表现过任何主动。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莫斯科谈判中止。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谈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谈判受挫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大学等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他们认为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应该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是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主要集中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政变。

——周琳《当代国学热的表现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学发展的背景和变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与现代国学热有何不同。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现代国学热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一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而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报告,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满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1943年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日军进入缅甸后,为了改变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国民政府1943年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开始着手准备,并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的支持,从印度等地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军官指导训练。1944年6月,发起松山战役。7月,卫立煌将长官部驻地移至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处,亲临阵地指挥所指挥战斗。松山战役期间,中国方面先后投入约五万余人,对敌每一阵地每一据点的攻克都经过反复争夺,短兵相接,肉搏冲杀而得的。同时,滇西各族人民为远征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终歼灭日军1200余人,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战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摘编自于戈《1944:松山战役笔记》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松山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松山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019-02-20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