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口述历史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三位老工人口述实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口述人口述内容
许万明这个时候,天很热了,打到700米时,这口井就发生了井喷,泥浆枪坏了,不能用了。我们队长(指王进喜)看到池边的水泥,就大声喊“赶紧填水泥!”可填下去的水泥不能很好地和水融合,就把泥浆池的下水龙头堵住了。这个时候,队长喊我“小鬼,赶紧下去,把下水龙头扒开!”队长喊完我,我就看见他跳进泥浆池里,随后又跳进去几个人,一共是5个人好像。
王廷锦冬季的天气极端恶劣,白天零下三十六七摄氏度,有时能达到零下42摄氏度,我们的手必须戴上棉手套,如果不戴,一接触钻机等设备,就把手冻在上面了。如果不小心使劲一拉就粘掉一块皮。天太冷了,人吃不饱,就更不抗冻了。后来,手上戴棉手套都不行,就只能戴皮手套皮帽子。
李连举196262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在配电室门口进来一帮记者照相,旁边跟班的对我说:“李师傅,他是周总理,周总理来!”周总理后面跟着余秋里、康世恩等一些不同职务的领导。周总理他们看见人就握手,详细地问,认真地听。这时我发现周总理穿的衣服一点都不特殊,好像还不如我们穿得好,他的衣服领子和鞋面都有补丁,但很干净利索。我的心不觉一振,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人民一块同呼吸共命运。

——据陈立勇等主编《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


(1)“大庆精神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是同频共振的”,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中口述史的史料价值。指出若全面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在史料运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2022-04-15更新 | 36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神化岳飞还是神话岳飞?

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因《金史》和《宋史》对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大战记述不同,岳飞的战绩也饱受争议。以下材料均是关于这场大战的记载。

材料一

出处史料
《宋史·岳飞传》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宋史·杨再兴传》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材料二

出处史料
《金史·宗弼列传》(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
《金史·熙宗本纪》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乙卯,宗弼遣使奏河南、陕西捷。

注:《宋史》《金史》均为元朝修撰。《金史》的史料,多源于金朝官修的实录,编者以金国遗民为主。《宋史》多源于原宋代国史、实录、岳飞后人编撰的《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等,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

材料三   敕岳飞

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鏖斗屡合,丑类败奔……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

——宋高宗《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犒赏诏》

材料四   金章宗在诱降南宋将领吴曦的书信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辅佐)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

——《金史·完颜纲传》

材料五   金天眷三年(1140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纪但书:五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宗弼传》亦不书战败之事。然岳飞有郾城、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有淮阳之捷等,《金史》皆不书。或疑《宋史》各传特自为夸大之词而非实事,然《金史·宗弼传》谓是时宋将岳飞、韩世忠等分据河南州郡,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又《金史·阿鲁补传》谓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则《宋史·岳飞传》所云克复京西州郡、累战皆捷者,必非虚语。

——摘编自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之《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


(1)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为何材料一二会有不同的记载?
(2)材料三、材料四对于主题的研究有何价值?
(3)依据赵翼的考证可能得出何种结论,试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历史研究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2-05-13更新 | 429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简帛文献是我国的古老文献之一,是我国文字和书写条件成熟下的产物,张家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父母告子不孝,皆弃市。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勿听而弃告者市。卿以下,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税的一种)一石,足其县用,余以入顷刍律入钱。
受赇(贿赂)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赃为盗。
吏各循行其部中,有疾病色者收食,寒者段(假)衣,传诣其县。

—摘自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

(惠帝)四年春三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三月诏: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文帝诏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货殖传》: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即二十万,而更繇租赋出其中,衣食美好矣。

—摘编自《汉书》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相同的历史信息?
(2)概括指出这两则材料在研究西汉前期社会的史料价值。
4 . 如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藏的五祀卫鼎。鼎腹内壁铸铭文207字,记录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诉讼案件。此青铜器的铭文
A.需被文献记载印证才能确定其证史价值
B.能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较为可信的史料
C.作为实物史料不可能包含记录者主观认识
D.作为历史叙述都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准确客观呈现
5 . 有人说: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嘻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漓尽致一目了然。对下面苏联漫画解读正确的是(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
A.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D.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关于汉武帝治国思想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汉武帝(     
史料出处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班固《汉书》
A.承袭秦制,有所损益B.尊崇儒家,兼用百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拘一格,任人唯贤
7 . “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大约2.5万人在空袭中死亡。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认识主体认识内容
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人定位于“受害者”
纳粹政府盟军制造了“有计划的大屠杀”
民主德国政府大轰炸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
联邦德国及统一后政府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极右翼政党反复渲染“轰炸大屠杀”的悲情表达

根据以上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认识,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来源的史料难以互证B.国际格局变化加剧
C.主体的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强权政治色彩显著
8 . 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观点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2018-10-01更新 | 19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和主题
史料
史论

①1861-接轨
奕䜣:“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

②1898-变局
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
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③1945-复兴
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材料与结论相符。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的大示威。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提及“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小逮者,外人言支那(中国)事,时一二称道之,虽谓之古史,无过也。”下列对材料中章太炎治史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A.民间故事传说毫无可取之处
B.重视吸收外国史学研究成果
C.注重运用近代考古学的方法
D.不拘泥于对文献史料的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