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仰韶文化的扩张与激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的中原龙山文化。在其直接影响下,原来属于大汶口文化范畴的河南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了面貌接近中原文化的造律台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演进过程,与炎黄二族经过涿鹿之战进一步打击地处东部的蚩尤族的历史进程是大体吻合的。而中原龙山文化向南深入到江汉平原,则和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征伐三苗可以相互印证。这可用于说明(     
A.中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进程B.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C.兼收并蓄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崛起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
2023-12-13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河南、新疆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表为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和张学良对日态度的记载。据此可知(     
史料出处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致电东北政务委员会称:“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张学良传》
(范克明等撰写,2002年版)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蒋介石日记揭秘》
(张秀章撰写,2009年出版)
1990年,历史学家唐德刚采访张学良说“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不抵抗命令)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张学良口述历史》
(张学良晚年口述、唐德刚撰写,2007年出版)
A.国民党政府对东北沦陷负有主要责任B.《蒋介石日记揭秘》为一手史料最为权威可靠
C.张学良是当事人其口述结论无可置疑D.《张学良传》出版时间较早相关记载不可采信
2024-02-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河南卷】
3 . 下表为各种材料对唐太宗释放囚犯的不同记载。由此可见(     
材料出处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七德舞》(唐)白居易作
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旧唐书》(五代)刘昫等撰
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新唐书》(宋)欧阳修等撰
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贞观政要》(唐)吴兢撰
A.四则材料的记载大同小异基本一致B.白居易诗篇为文学作品不具备学术价值
C.《新唐书》记载细节详实最为可靠D.应搜集更多史料研究唐太宗的释囚现象
2024-02-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河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A.龙山文化B.良渚文化C.二里头文化D.仰韶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6 . 汉代甘肃敦煌郡的悬泉置遗址,是古代邮驿接待机构。这里发掘出的有字简牍中,有大量中西使节及人员往来及接待的记录。还有简牍记载,乌孙、莎车王使者进贡橐佗(骆驼);安息王“以大鸟(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魔术师)献于汉”。这说明汉代甘肃(     
A.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B.邮驿道路系统较完备
C.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D.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工商子弟毕诚、陈会、顾云,州县小吏湛贲、汪遵等皆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毕诚还曾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这说明(     
A.抑商政策基本瓦解B.科举选官的程序相对完善
C.商人政治地位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增强
8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并六国不久,丞相王绾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在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九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战国初齐相,其曾孙取代齐王)、六卿(包括赵、魏、韩在内的晋国六大家族)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不过秦始皇还是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推行郡县制,并对是古非今的学者进行严厉打击。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这一做法造成诸侯(王)国独立于中央,“三代诸侯,各自纪年……至汉依然”。汉初的诸侯(王)国还拥有地方的人事任免权,中央派遣的地方官员常被诸侯(王)国弃之不用,甚至被驱逐,有时还出现诛杀、陷害之事。一度还出现“吴王封赐倍汉之常法,梁王府库金钱巨万,宝器多于京师”的现象。

——摘编自袁波、胡建阳《罗马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丞相、博士主张推行分封制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惩亡秦孤立之败”的具体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成书于宋初的《太平广记》中有600多篇文章涉及唐代女性的生活。其中,记述的唐代贵族女性大多经史诗赋无所不通,而关于婢、妾等的记载中对读书、诗歌乃至音律、歌舞方面的内容都鲜有涉及。这一定程度上显示出(     
A.唐代等级壁垒较严B.唐代妇女思想开放
C.宋人关注女性教育D.宋儒更加强调妇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