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据1801年张鉴等人所著的《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载,“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靛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据此可知(     
A.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B.引种美洲作物导致生态恶化
C.农作物商品化趋势成为主流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荒地开垦
2 . 据记载,汉成帝把刘向《列女传》中的人物画在墙壁上,并以这些节女为鉴戒教育的典范,在此影响下,“郡县乡里闻风景从”。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B.地方教育体系基本确立
C.国家主流意识开始D.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2023-06-19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亲自为精通天文历法的官员王处讷编制的新历作序并赐名《应天历》;宋徽宗奖励注释考证了当时通行《算经》的算学生武仲轩;朝廷出台一系列制度,根据医者的水平和成就予以奖励。这反映了宋代(     
A.科技水平超越前代B.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C.政府重视科技发展D.科学技术服务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东汉王充《论衡》记载:汉宣帝曾命人绘制功臣图像以示纪念和褒扬,那些未入选的官员的子孙因其不具贤良美德而未被画像,深以为耻。这表明汉代的宫廷绘画(     
A.呈现写实主义的特点B.强化儒家的纲常伦理
C.传递礼法融合的理念D.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时期,在《周礼》中就有关于“夫、家之征”的“人头税”的记载。秦汉时期,人头税制度的内涵愈加丰富,其实施措施也更加具体。唐代两税法的实施使得按照人丁课税的人头税变为按照资产课税的货币人头税。宋代承袭了五代十国的人头税。“拨钉钱”“渠伊钱”等杂苛已不多见,在宋金与辽国大战之中,仅对该出力役的人征收“免夫钱”,王安石变法让徭役成为货真价实的货币人头税。清代“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头税制度,使无地农民的税收负担得以减轻,削弱了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并没有让人民负担的差役完全消失。

——摘编自罗柳依《中国古代人头税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头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废除人头税的积极影响。
6 . 明人俞应益说:“野史之繁,亦未有多于今日者矣。”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也说:明人史著,“实录外,野史家状,汗牛充栋,不胜数矣”。由此可见,明代史学的特点是(     
A.史著数量明显增多B.私人记史之风兴盛
C.方志撰修成就显著D.当代史事记载详尽
7 . 据《左传·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记载,鲁氏小宗季寤、公鉏极不得志于季氏;而叔孙氏小宗叔孙辄无宠于叔孙氏。都投靠阳虎(是鲁国公卿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欲去三桓,以季寤更季氏,以叔孙辄更叔孙氏,已更孟氏”。此类事件的发展(     
A.利于强化贵族政治等级秩序B.缓和了贵族统治集团的矛盾
C.颠覆了西周创制的礼俗文化D.加速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
2024-05-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下表是关于明清时期江西名镇的记载。
景德镇“豪商大贾,咸聚于此”“其人口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景德镇志》
吴城镇“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杨周宪《吴城石堤记》
樟树镇“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熊化《樟树镇记》
铅山镇“货聚八闵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巨观”。——《铅山县志》
据此可知(       
A.明清时期江西已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B.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推动集镇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带动集镇商业贸易的繁荣D.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促进集镇的兴起
9 . 汉代统治者制定了“舍匿之法”。《汉书》中“亡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的记载表明,“舍匿之法”已从原本的处罚逃亡者本人发展到处罚藏匿逃亡者之人,以致汉代诸王侯中,不乏因“藏匿亡命”而被削爵下狱者。制定“舍匿之法”意在(     
A.消除诸侯王国的离心倾向B.改变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C.维护汉朝的专制统治基础D.削弱王国势力以维护统治
2024-04-2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行会众多,有江宁会馆、两广会馆、湖南会馆等,借此可以助济失业、贫病、身后无备及异籍不能回乡等情况,也有“有董司者,因违规收徒,被同行举报,而缚诸柱,咬其肉,血肉模糊”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明清行会(     
A.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秩序B.保留有较多的陋习和糟粕
C.具有较浓厚的地缘性特征D.兼具社会保障和自治功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