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梁启超等社会精英游历欧洲,却到处看到和听到西方文化人士失望于自身文明,“想输入些东方文明,令他们得些调剂”的言论使他们倏然觉悟,转向国人提倡东方文化,因此引发了国内流行一时的东方文化思想。《欧洲心影录》中梁启超甚至这样感慨,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2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多少有些不太正常的过分热情逐渐消退,但各种专业译介和研究却继续得到发展。……对于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劫难,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国人来说,这无疑起到一定的鼓励效果,部分扫除了由来已久的文化悲观情绪。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场中国文化西播热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西方世界的文化歧视态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优势,开启了自身的近代复兴,步入又一个全新历史阶段。

——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摘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至二战期间,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加坡与西方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2 . 北宋名将杨业一门抗辽保宋的忠勇事迹,被演绎为各种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杨家将戏曲中宋辽敌对和斗争是主要内容;明代起辽对宋的威胁逐渐被淡化,宋辽斗争戏份让位于忠奸斗争;清代还增加了宋辽通婚等内容,辽人形象也多有了血肉亲情。这反映出(     
A.民族关系由对立走向交融B.戏曲发展服务于民众需要
C.主流思想影响艺术的发展D.戏曲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
3 . 小麦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东晋南朝,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两宋之际,一方面,由于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迁,人们对于麦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麦价飞涨;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据此可知,影响南方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小麦种植技术推广D.政治局势的变动
2024-04-13更新 | 67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模拟卷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A.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D.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50年代以来,英印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培养出大批印度本土知识精英。到19世纪80年代,一大批熟悉西方文化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成长起来。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成员半数是知识分子。由此可见(       
A.英国殖民者大力推行西式教育B.印度知识分子系统学习西方文明
C.印度积极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英国殖民者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
2024-01-22更新 | 53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7 . 1966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逐渐激烈;1969年勃兰特大选获胜当选联邦德国总理,主张实行与苏联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上述国家的对外政策体现的实质是(       

A.外交政策打破意识形态壁垒B.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阻碍东西方交流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4-01-02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
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
2024-01-02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8年,公粮占东北解放区全年财政收入的37.04%,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到1949年,来自公粮的收入占比下降至23.32%,而来自工业的收入占比增长至30.41%。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进B.革命形势的发展
C.工业建设的进行D.苏联模式的影响
10 . “共同富裕”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相关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与“不变”。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1949—1978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农民困难户社会主义劳动社员差别合作社资本主义农业
频次111847457514841393330

1978—1987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收入经济农民大队农村干部致富社会主义党员
频次124120114114917245393836

1987—2012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经济地区社会主义农村企业扶贫分配农民群众先富
频次389318270187172166145143123113

——摘编自杨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有哪些“不变”?
(2)材料将《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请您指出任一阶段划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
2023-11-05更新 | 31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贵州、广西、吉林、黑龙江、甘肃五省通用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