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又名沙堆峰)遗址赫然在列。根据碳十四测定等诸多证据,专家推断:沙堆烽的使用年代在公元692年至公元790年之间约100年间。

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艰苦戍边之余,唐朝将士还颇为流行看“小说”。在胡兴军看来,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术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如获至宝的胡兴军说:“把这些文书残片拼凑起来一点点释读,仿佛穿越了时空,与1200多年前的戍边将士对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也由此可见。

——摘自《时代周刊》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峰堆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2024-03-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21世纪初,河北省商义县四台遗址出土了距今6800—6400年的尖筒底罐,迄今国内出土的尖侧底罐仅此一件,而出土于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卡林加河口、叶尼塞河流域的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大口面底罐在器型、纹饰、制法方面与之十分相似。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①陶器是生产力水平的代表   ②早期文明存在跨区域交流
③考古发现丰富了历史认知   ④中俄定居文明具有同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一批包括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精美文物。有专家指出,这批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些考古新发现
A.可以说明分封制加强了对四川的统治
B.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C.表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D.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
4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发现中晚商时期的赵窑聚落遗址,这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含铜、石、骨角、蚌、陶等。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B墓葬出土的铜戈和遗址陶器上再次发现“↑”符号。对外军事斗争成为该聚落的主要职能
C在五号房址的前室东壁北部有一半圆形壁炉,壁炉直径0.8米。该壁炉经红烧土浅沟进入隔壁内室硬土面下(长期熏烧导致土面硬化)。当地居民已经掌握一定的采暖技术
D该遗址周边还有一些战国遗存以及少量汉代遗迹。战国和汉代民众注重学习商代的生产生活技巧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1年12月14日,“汉文帝霸陵被发现”的消息登上热搜。在此次考古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齿轮”,该青铜齿轮表面平滑,中间为圆孔,36齿排列规整,打磨十分精致,让考古人员叹为观止。该文物
A.体现西汉高超的冶铁技术B.说明西汉机械制造技术的成熟
C.可能使用范进行浇筑成型D.利用了水排技术提高锻造效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初步统计,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秦、楚、燕、齐、赵、魏、韩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士。战国铁农具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就铁农具种类而言,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摘编自李建民 《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材料二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战国时期我国铁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此次生产力的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人类在生产领域经历了哪几次革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
2022-02-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据考古发掘统计,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在日本也有28处出土了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553000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82.4%。据此可知宋代钱币(     
A.初具国际货币职能B.拓展了海外贸易范围
C.推动对外政策调整D.提升了民众消费能力
2024-02-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简《日书》成书于商鞅变法后,是流行于当时社会下层的一种用于推择时日、判断吉凶的生生活手册。根据考古研究,《日书》中记载有极多的经商吉日。这说明
A.商鞅变法是秦朝统一的重要条件
B.当时封建迷信盛行干扰经济发展
C.国家政策不能完全左右经济结构
D.文物必须结合文献才能判断真伪
2021-11-16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包钢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检测(B)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境内一些大型窖藏钱币,宋朝钱币数量占 70%以上。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 70%左右。……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 其中宋钱占 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 90%以上。

据统计,日本全国已有 28 处出土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 553000 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 82.4%。表明宋钱在当时日本境内曾大量流通。……1899 年在河内发现的况赛场宝藏两个陶罐中,共计藏有 23000 多枚古钱币。其中中国古钱 22925 枚,而北宋钱币就有

20618 枚,约占此次发现的中国钱币的 89%以上。……近代考古发掘,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有统计显示, 到 1959 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 405 枚,其中中国钱币 233 枚,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 91%是宋钱。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 “(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以至于包恢在《敝帚稿略》

(卷一)中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敝帚稿略》(卷一)曰:“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桑原鹭藏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钱币的国际化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
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