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历经唐末五代十国之乱,北宋初年的治国方针为
A.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B.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C.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D.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2 . 下列人物与其思想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孔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董仲舒——“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C.朱熹——“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D.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024-01-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书中所载的事件(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解决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C.削弱了地方诸侯王势力D.推动了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4 . 《新唐书》写道:“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藩镇割据的现象B.两税法实施的结果C.唐朝灭亡的原因D.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5 . 明末清初的社会变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有位思想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江西南昌发掘的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刘贺,汉武帝之孙),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孔子主题衣镜”上的画像与文字非常珍贵。“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史记》殁作“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史记》无此五字),学者宗之。自王侯(《史记》有“天子”)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A.刘贺认同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B.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布衣孔子代表着下层平民利益D.推崇鸿儒硕学以蔑视君权至上
2022-11-05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9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郑国子产对晋人说,西周时期“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而“今大国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子产所说“今大国数圻”的原因可能是
①周天子的再次分封   ②大国对周边荒地的开拓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大国通过战争兼并土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0 .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
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
2020-09-08更新 | 415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