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78 道试题
1 . 16世纪下半叶到17 世纪是海图大规模更新的时代,也是荷兰海图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以墨卡托、奥特柳斯、洪第乌斯为代表的著名制图家。荷兰这一时期制图业的发展得益于(     
A.世界地理知识的缺乏B.其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
C.荷兰海外贸易的繁荣D.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是1490年、1585年和1605 年奥斯曼帝国部分商品价格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     
商品1490年1585年1605年
水稻(每单位)16阿克切56阿克切60 阿克切
面粉(每单位)16 阿克切 33 阿克切56 阿克切
黄油(每奥卡)6阿克切12阿克切25 阿克切
蜂蜜(每奥卡)6阿克切13阿克切25阿克切
注:“奥卡”是计量单位,“阿克切”是货币单位。
A.出现物价上涨现象B.民众赋税负担沉重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采取建立官僚体系、迁移人口、建立殖民地和修建道路等手段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印加人因此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印加帝国(     
A.与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相同B.国家的管理能力较强
C.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联系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4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氏族部落以更快捷的交通,甚至通过战争来实现对边远地域铜、锡和铅矿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夏商周时期,王都的迁徙也多是围绕铜锡矿产地进行。这些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保证青铜器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B.促进中原社会向早期国家的过渡
C.推动中原汉文化向周边地区转移D.构筑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新格局
5 . 全面抗战爆发以前,新疆境内的公路状况较差。国民党政府开辟了连接内地与西北边疆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西北国际运输线,包括公路运输、驿运、空运、水陆联运。自1937年至1941年,中国战场上来自苏联的援助物资90%都是通过该运输线运至内地的。这说明该运输线(     
A.兼具救国与治边的双重使命B.削弱了中国近代交通的殖民色彩
C.配合了工业企业向西北迁移D.旨在强化国民党对边疆经济控制
2024-05-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对人质作为债务抵押有所限制。如果公民因负债而将子女或妻子出卖,或作为债务抵押,则他们在买者或者债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应该恢复自由;人质在服役期间的人身安全也应受到法典的保护。该法典的这些规定(     
A.注重保障财产私有权B.意在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C.强调保存原始习惯法D.重点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控制着联合国数量较多的成员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如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但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多次被置于被告地位,从而使得过去一直强调要发挥联合国作用的美国,转而攻击联合国是“暴民政治”。这一变化体现出(     
A.美国霸权深受多极化趋势的制约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
C.政治方面全球治理优于国家治理D.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
2024-05-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8 .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石磨棒和石盘,它们是粮食去皮或磨粉的加工工具。在西北和华北的遗址中还出土了更先进的加工工具石臼或石杵,并在山西夏县村及西安半坡等遗址中,均出土了谷粒化石和窖藏。这说明当时(     
A.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B.已出现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C.采集渔猎业被完全取代D.北方农作物种植种类多样
2024-05-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9 . 在某种程度上说,《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圣经》也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中世纪基督教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据此判断,中世纪基督教(     
A.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B.充当着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C.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D.侧重于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
10 . 有学者评价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寻求与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消除它们的疑虑,争取它们的信任。”周恩来从与会国“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苦难”出发,主张“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进行国际合作”,这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反响。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的参会(     
A.是基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B.凸显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
C.有效遏制了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塑造了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