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氏族部落以更快捷的交通,甚至通过战争来实现对边远地域铜、锡和铅矿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夏商周时期,王都的迁徙也多是围绕铜锡矿产地进行。这些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保证青铜器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B.促进中原社会向早期国家的过渡
C.推动中原汉文化向周边地区转移D.构筑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97—1898年,全国多省官员纷纷饬令购阅维新报刊,洋务派高官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前后共发布13条饬令予以推广。据统计,湖北、山西两个充分执行推广指令的省份保证了49个府和145个县得以阅读维新报刊。这说明(       
A.山西、湖北两省在维新变法改革中走在前列
B.晚清官方寻求合理化政治革新和统治维系
C.晚清政府意识到传统科举已不能维邦强国
D.崇尚西学的社会风气完成了晚清民智开启
2024-05-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一份保存在今山东郯城县档案馆中的宣传材料这样记载:“解放大军显神威,全国开始大反攻。眼看将贼命不长,不久就要快完蛋!”从材料看,人民解放战争面临的形势是(       
A.解放军开始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B.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解放军开展渡江战役并向全国进军D.国民政府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基本结束
2024-05-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无论是根据死因赠与或非死因赠与,还是根据死者临终意愿而留给尊严教会的财产,按照城市议会的慷慨决议,就这些赠与物免于征税。”这一规定(       
A.凸显了罗马法律对物权的保护B.维护了罗马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C.为教会聚敛财富大开方便之门D.为议会确立世俗治权提供依据
2024-05-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南宋初期,宫廷画师创作了大量主题鲜明的画作,如李唐的《采薇图》,描绘的是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萧照《中兴瑞应图》描绘了宋高宗赵构从出生到继承皇位,上天显示的灵异征兆。这些画作(       
A.有利于重构政权认同B.旨在阐释理学的精神
C.寄托了画师复国理想D.表达了士人高远志向
6 . 唐朝前期对于外部世界采取了宽大的、接纳的态度,如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担任节度使,各种宗教可以自由传播。这一态度或举措(     
A.取决于唐朝强大的国力基础B.导致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C.不利于唐朝国家统一与安定D.瓦解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
7 . 在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孙中山学习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对军校的各项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从而保证了党的主义、方针、政策得以在军校贯彻落实。与之相配合,孙中山还在军校中设政治部负责全校的政治教育与训练,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的设立(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有利于新型革命军队的建设
C.保证了北伐战争的最后胜利D.体现了孙中山走苏俄道路的设想
8 . 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反映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从示意图可看出(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生产关系调整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C.科学技术革新使社会分工更趋于合理
D.社会形态转变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2024-02-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10 .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出现一些新变化,如个体家庭开始使用近代机器工业提供的拉梭机、铁轮机和手织提花机进行纺织,为近代火柴业的生产提供糊盒、装盒等服务。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家庭手工业(     
A.制约着现代工业的发展B.突破了家庭生产的规模
C.诱导了民族工业的产生D.融入了世界工业化大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