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以后,曾提出要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赤卫队”式的进攻,同时在土地问题上,顺应农民群众要求,颁布《土地法令》,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这些措施(     
A.实现了政权平稳过渡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D.彰显了社会主义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加大了对埃及的控制,促使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埃及民族主义者看到了一个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机遇,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独立与自决权。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A.北非国家民族独立进程加快B.埃及人民民族意识迅速觉醒
C.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终结D.殖民地民族解放的环境改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发展中国家大量设置海外图书馆,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民众通过阅读和观看展览了解到美国的对外政策、民主制度、价值观,形成美国“民主典范”的形象。这反映出(       
A.美国在对苏冷战中处于守势B.第三世界成为美国和平演变的重心
C.冷战推动文化传承载体更新D.“杜鲁门主义”在文化战略上的延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末,英国《笨拙》杂志刊登了一幅名为《我的、都是我的》漫画,图中描绘了英 国开普殖民地议会议员塞西尔·罗德斯手拿电报线,脚踩大地的形象,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我的、都是我的》
A.欧美主导下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美化形象掩盖英国侵略的本质
C.非洲的民族意识觉醒历程受阻D.英国凭技术优势意图瓜分非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1年7月,苏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苏联和大不列颠政府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规定彼此给予各种援助和支持;同年罗斯福派遣亲信幕僚抵达莫斯科,同苏方会谈,了解苏联的抵抗能力。这表明在二战中(     
A.反法西斯同盟建立B.太平洋战争已爆发
C.德国侵略范围扩大D.大国开始谋求联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到1925年4月,苏共党内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已呈激化之势。布哈林主张向农民做出最大的让步,鼓励富农;斯大林提出向农民实行安抚的政策,但对鼓励富农感到不安;季诺维也夫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主义的发展,而是向资本主义的“战略退却”。这一争论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复杂性
C.苏联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D.斯大林模式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024-06-01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选举出“人类都应该拜服”而“希腊会为他们立像”的四大宗师为:“英国不朽的大法官”培根;“几何学家兼哲学家”笛卡尔(法);“赋予哲学不变形式”的牛顿(英);和“将形而上学还原为它所应有形式,即灵魂之实验科学”的洛克(英)。这表明(     
A.英国是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B.启蒙运动助推科学教育的普及
C.追求科学理性已成社会共识D.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联系密切
2024-06-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8 .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一改任用各地区贵族为维齐尔(负责帝国行政管理,约9人)的传统,而多任出身卑微者,例如大维奇尔易卜拉欣帕夏就曾为苏莱曼一世的奴隶。这一转变(     
A.强化了君主对朝政的控制力B.扩大了王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C.提高了国家行政治理的效能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治隐患
2024-06-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9 . 中世纪初期,国王多直接向封臣征发骑士役,即封臣出人、马匹、装备及粮草等。12世纪以后,英国国王开始将骑士役代换为相应的盾牌钱数(以盾牌的名义收缴),并有专人收缴;缴纳盾牌钱逐渐成为各级领主间的典型“服役”方式。由此可推知,这一变化(     
A.削弱了臣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
C.促进了庄园经济的长期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06-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10 . 李鸿章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后为了保护李氏家族利益公开反对变法。张之洞先后向清廷举荐梁启超等数十名思想开明、通洋务、懂西学的新派人士,但后来为“恐忤廷逆”解散了上海强学会。这反映出(     
A.维新派主导的社会改革急于求成B.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
C.洋务派应对社会变局的矛盾心态D.拯救民族危亡已成为社会共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