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汉代的简牍墨迹出土地区多集中于西北、江淮、中原一带。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西北地区甘肃的简牍和江淮地区阜阳的简牍。据此可知,汉代书法的发展
A.深受地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B.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D.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黄门蔡伦,典作上方,造意(想出一个主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认可蔡伦“发明”造纸术。随着新疆等地陆续出土多件西汉“纸质”文物,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到质疑。这说明历史研究中(     
A.需要实物文献互证B.史书记载并不可靠
C.立场不同影响观点D.史学理论指引方向
3 . 下图分别是出土于辽宁辽阳、陕西咸阳和福建崇安的西汉时期的大铁铧、装有鐴土的铁铧和铁耙。这些文物可用于说明西汉(       
A.南北方经济平衡发展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铁矿开采技术的进步D.冶炼生铁技术的开创
2023-11-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考古研究显示,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如图所示为截至1959年东非出土的古钱币中中国钱币的占比情况。这反映出(     
A.宋钱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B.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臻于鼎盛
C.宋代实现了与东非双向直航D.宋代商品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5 . 贵州普定穿洞遗址存在于距今5.5万年至距今8000年,2024年最新考古发掘收获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加工精致的骨角器进一步证实该遗址是目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出土磨制骨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史前磨制骨器的源流、技术特征和时空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据此可知,穿洞遗址(     
A.跨越了新、旧石器时代B.出现了权贵阶层
C.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D.出现了贫富分化
2024-03-1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据考古资料统计,春秋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有27处,多集中于齐、晋、秦、楚、吴等国;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约有331处,涉及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5个县(市、区)。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A.个体小农经济发展迅速B.各诸侯国经济平衡发展
C.铁制工具使用区域扩大D.冶铁业成为主要手工业
2023-04-1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考古学者在唐宋长沙窑窑址出土了书写着“衣裳不如法,人前满面修(羞),行时无风采,坐在下行头”等文字的日用瓷器,它们贯彻“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的古训,提醒人们时时注意自己的仪表。这反映出,唐宋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愈发巩固B.教化要求渗入世俗生活
C.经济发展冲击审美观念D.瓷器生产影响诗词创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燕地成于何时已不可考。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的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并延续至西周的城址,出土了大量西周初期燕国的青铜器,如西周燕侯堇鼎、西周燕国太保克盉、西周伯矩鬲等,学界认为这是燕国最初的都城遗址。追溯燕国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召公之子受封于燕,在姬姓封国中位居最东B.燕长城是秦始皇长城的基础之一
C.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齐国先于燕国灭亡D.稷下学宫是燕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有重大发现,在此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有10件还写有文字,质量较好。古纸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这些纸张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这一发现
A.为西汉发明纸提供有力物证B.说明甘肃是当时纸张生产中心
C.表明纸是西汉唯一的书写材料D.证明纸的生产已满足文化发展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今山西侯马发现存秋中期以后晋国的都城新田。古城的手工业生产各有侧重,如侯马II号铸铜遗址出土陶范以礼乐器,车马器为主,XXI号遗址出土陶范以镢、儔等工具为主,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
A.官营主导B.分工细密C.管理严格D.工艺精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