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概述近现代中国文官制度发展过程。
2022-10-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聚焦:梳理古代法治与教化的演变过程,归纳其特点并重点分析其形成背景?
阶段法治教化时代背景
法律确立先秦到秦朝夏朝《禹刑》
商朝《汤刑》
周朝《九刑》
春秋郑国子产“铸刑书”
[中国最早________法]
战国法家形成[性本恶+法治]
[商鞅变法彻底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秦朝秦律云梦睡虎地秦简
西周礼乐制度
[宗法制为核心“敬天保民”思想]
春秋儒学创立[性本善+德治]
孔子:为政以德节用爱人爱惜民力
战国
孟子: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法家思想战胜儒家思想原因
客观东周列国时代背景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
富国强兵君主专制完成统一
主观儒法主张是否迎合
儒家德治不适君主专制和兼并战争实际;不为诸侯国君接受
法家法治满足________和富国强兵实际;秦国变法完成统一
走向成熟汉朝到隋唐汉朝《九章律》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简牍
魏晋律令________化礼法逐步结合
唐朝《唐律》礼法结合典范标志着________的完备
律:《贞观律》唐太宗《永徽律》唐高宗
疏:《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唐高宗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后世王朝法律多以此为蓝本]
备注:唐朝法律体系
律:定罪量刑刑法典
令:新政制度与规则
格:相对律令的补充法典
式:实施律令的细则法规
[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汉朝三纲五常
魏晋儒礼入法礼法结合逐步结合
唐朝提倡礼治
《大唐开元礼》
732年颁布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继续重视________强化基层教化
魏晋以降礼法结合的原因
客观魏晋时期国家分裂
主观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魏明帝设置________推动律令儒家化
[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
礼法结合特点
[亲属间尊卑亲疏作为量刑重要原则之一;维护三纲五常]
完善巩固宋元明清宋朝《宋刑统》《天圣令》
元朝弃唐宋法律实践仍援引唐律
明朝司法实践中重视“例”
《大明律》
《问刑条例》开创________合编体例
清朝《大清律例》同样重视例
儒士投身基层乡约教化
北宋继续重视家训族规开创乡约
家训朱熹《家礼》《小学》
乡约吕大钧兄弟创造《吕氏乡约》
明朝乡约渐有强制力与________合流
[宣讲朱元璋“六谕”,常引用《大明律》]
清朝乡约延续明朝模式
[宣讲康熙雍正“圣谕”,常引用《大清律例》]
宋朝开创乡约的原因
北宋儒学________开始渗透基层
南宋后期理学确立统治地位
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
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授徒书院讲学理学乡约化等方式]
明清乡约体现君主专制化倾向
特点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________并用(律令儒家化乡约法律化)

2022-10-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梳理中国货币演进历程,总结其演变趋势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022-10-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结合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分析英法美三国民主制度异同?
5 . 比较民国历史上三个时期共和制的异同?
2022-10-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简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进行的改革。主要内容: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代朝廷的来办宦官,市场上抹夺猛于虎);第二,取消进俸;第三,打击贪官;第四,打击宦官势力;第五,抑制藩镇。此外,放宫女、宾乐女900余人回家,改革颇有成效,为百姓称道。但改革的阻力非常大,受到掌握实权的宦官和藩镇势力阻挠破坏,以失败告终。

改革过程中,顺宗病重垂帘问政.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顺宗宠妃牛昭容,才能为顺宗所知晓。历史中也有关于王叔文、王伾贪财不廉洁的记载。此外,领导改革的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文人。改革失败后,顺宗死于宦官之手,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均被贬谪。

材料二韩愈则因革新时不被起用,攻击革新党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说宦官掌控的禁军是“天子自将非他师”。苏轼(朋党论)中说:“唐柳宗元、刘禹锡始不陷叔文之党,共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名臣矣。”清人王鸣盛是知名学者,则说:“叔文与宦官为难,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立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官,跋扈之强藩。”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观遍他留下的文字则未见一丝悔意。

(l)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历史背景及失败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永贞革新?

8 .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并且说:“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简答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和甘地分别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经济主张。请比较两者经济思想的异同。
2016-11-18更新 | 4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