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阅读“近现代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回答问题。

概述ABCD四个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并综观上述四个历史时期,概括我国1921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
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
14.871.597.085.017.429.69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1-06-13更新 | 9283次组卷 | 45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状况



(1)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导致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现已明确地取代了冷战体系,这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不止是一种经济倾向,也不止是一种潮流。和所有旧的国际体系一样,它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所有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政策与外交政策。

——【美】托马斯,弗里曼《重新定义冷战后时代:全球化辨析》

材料三   美国的经济现在已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了,虽然要求保护的呼声仍持续不断。……我们在新世纪(21世纪)中的经济前景,局部地取决于我们如何学好与世界其余部分的共处……我们的经济未来是不可分割地与全球经济的未来捆绑在一起的。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著,杨宇光等译《美国经济史》(2013年第8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行评价。
2021-06-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由宗法血族组织降为个体家庭,再加上较为自由的迁移、择业条件,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能以私有者的身份进行竞争,从而使私营工商业有了相当长时间的自由发展。一些诸侯国统治者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修筑道路,对商业和商贾采取了筅络扶持的立场,积极推动各地物产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工商业者在市场竞争中,竭尽聪明才智,“设智巧,仰机利”,能够“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分析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货物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以求得最大的利润。总之,此时的商品经济与封建自然经济相适应,是农本经济的补充。

——摘编自杨师群《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展原因新探》等

材料二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于公元5世纪末实行了均田制等措施,把北魏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商业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发展与繁荣。平城与洛阳等地的市场繁荣,户口般盛。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内设有多个商业区,有洛阳大、小市和四通市,还有通商、达货、准财等十里。大批胡商纷至沓来,“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东罗马帝国),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农村中的商品交换活动也逐渐兴盛。自耕农经济相当活跃,农民有一些剩余生产物要出售,也有一些购买力换回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摘编自张旭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的曲折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的成后国平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准各了一九ニ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表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哪些方面的条件?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将下列史实与图中字母相对应。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图中的( )处。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图中( )处
③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多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召开是在图中的( )处。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生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华民族不断实现伟大飞跃的主要原因。
2021-06-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1903年天津各国租界面积统计表(单位:亩)


——资料来源:尚克强等主编《天津租界社会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近代天津租界的相关信息,并指出租界的设立对天津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缺)为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图片资料。天津机器制造局是清政府创办的北方最大的兵工厂,1866年筹建,1870年后陆续建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局的设立对天津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确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天津发展的机遇。为进一步了解天津发展史,还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学习资源?
7 . 某班学生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近代早期世界贸易”的资料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使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简述近代早期世界市场的表现。

第二组同学搜集到“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料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百分比

年份
国别
17501800183018801900
英国1.94.39.522.918.5
德国2.93.53.58.513.2
美国0.10.82.414.723.6
中国32.833.329.812.56.2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概述表中英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组同学搜集到“全球化历程”的资料如下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任选一个“全球化波次”加以说明。(要求:时段清晰,史实准确)
2021-06-09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域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中所蕴含的“回归”的因素,并说明“回归”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复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2021-06-08更新 | 8176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治理国家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政治伦理思想。

材料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天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周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宋)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以一个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事件为例,简评其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