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仰望星空,探索世界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世界的脚步。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人观测星象,主要是为生活生产服务,往往只描述观测结果。商周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利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保留下来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古希腊人带着超然的心态观察天象,试图探索宇宙的本质。公元前2世纪,天文学家希帕克斯利用天球的模型对星座进行观察,制订了一个不少于850 颗恒星的星表。这是西方第一个星表。他还编制了太阳月亮运动位置表,能够预报日食和月食。

——摘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3》

材料二   从中世纪到17世纪,欧洲知识界一直存在着对“自然”这一“神秘力量”的认识和掌控,如有巫术、炼金术、占星术等等荒诞不经的方法参与对自然世界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摘编自舒国滢《论近代自然科学对法学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

时间事件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
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20 世纪后期以美国、俄罗斯为首,欧洲、日本等参与组建国际空间站
2019年——2022年中国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天问一号”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空间站技术领先世界,期待不同层级的国际合作;“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异同。
(2)据材料二,人类对“自然”这一“神秘力量”的认知和掌控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科学革命对人类探索世界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中关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时代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美苏争霸,将竞争范围扩展到外太空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政策保障和物质基础
E.“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
(4)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一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2 . 时代与个人

容闳,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一生为这个时代奔走。

时间事迹
1828年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
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该校乃至美国第一个中国毕业生。他认为要“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1860年容闳前往“天京”,对洪仁玕提出七条建议:设立武备学校,海军学校,实业学校,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等。但当时天国政权已风雨飘摇,他大失所望,落魄离开。
1863年容闳到安庆拜见曾国藩: “予所注意之机器厂,非专为制造枪炮者,乃能造成制枪炮之各种机械者也。”曾国藩委任他赴美国购买机器筹办机器制造厂,之后又受命协助管理江南制造局。
1872年容闳选拔并陪同120名幼童出洋。数十年后,这些留学生成长为转型中国的中坚力量。
1898年历经甲午战败的容闳认识到“以故人人心中,咸谓东西判若天渊,而于中国根本上的变革,不容稍缓。”他开始积极参与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组织的各种学会活动。变法失败后,容闳流亡香港。
1908年容闳加入革命党阵营,帮助孙中山筹集起义军费,后提出“红龙——中国计划”以支持革命党人的革命斗争。
1911年移居美国的容闳听闻武昌起义爆发消息后,致电革命党领导人要警惕袁世凯等人,内部要团结避免纷争,希望他们能建立一个民主独立的新政府。
1912年容闳客死异乡。他的代表作《西学东渐记》成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中美交流历史的经典文本。

——以上内容摘编自文明国编《容闳自述》和刘忠国、黄晓东《容闳传》

(1)依据上表,列举容闳一生见证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2)依据上表,容闳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贡献有(     )(双选)
A.建立海军学校B.创办官办军事工业C.派遣留学生D.参与武昌起义

(3)1911年容闳提出的建议是否实现?依据上表,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4)综合上表并结合所学,从时代与个人的视角,谈谈对容闳一生的认识。
2024-01-1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晚清的铁路修建。

材料一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

——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小铁路被拆除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概括李鸿章力主修建铁路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晚清的铁路修建?
4 . 史料中的“公车上书”。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辨析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础。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围绕着上书未达光绪皇帝这个问题,有如下史料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清朝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败的反应。
(2)根据材料一、分析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二、概括茅海建对上书未达光绪皇帝的认识;并谈谈茅海建的论证是否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作者意图与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这一争论。
2023-1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5 . 走向共和

满清王朝的覆灭迎来民国的新生,但民国政府却开启自己颠沛的一生。

请结合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831日)


(1)为何孙中山认为“小柱子”难以支撑满清王朝?

材料二   “家国”转为“民国”,即便是呼风唤雨的军阀,他们挂着“民国”招牌,也不可能再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任何一个军阀控制中央政府后,为了证明政权的合法性,都将“民国”作为法统,宣称主权属于国民,并保留了国会等民主共和的政权机构和三权分立制衡的权力架构形式。

——摘编自郑琼现《1912-1918年:一个得而复失的完政时刻》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残酷现实,又使人们认识到仅有制度的模仿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一场吸收西方文明,并把它当作武器,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运动发生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三中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运动是指什么?


2023-08-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满江红》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小明同学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C.宋夏和议时期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等民族当指
A.匈奴B.突厥C.契丹D.女真
(3)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在进一步研读该词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以下是他收集到的一-些材

证伪派证实派
该词不见于岳珂《金陀粹编》,亦不见于宋元记载题跋,明中叶始出,出处存疑。(附岳珂为岳飞之孙,《金陀粹编》悉其收集整理祖父生平之资料)岳飞词墨未必尽为岳珂所辑,且宋元书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散佚的问题......未被岳珂收录的作品至少有两首有比较坚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是岳飞所作,那么对于其他作品的怀疑也应当审慎
岳飞伐金路线方向是东北,而贺兰山在西北,当时属西夏,若以实指其地论,则明显乖背;.....而明朝与鞑靼作战,战场在贺兰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应当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参看,贺兰山”“匈奴均是外敌雄关的代称,本不是实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岳飞本人生涯总结,似后人追摹语气,不应出自本人之手,且《满江红》与《小重山》风格相差甚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岳飞一生抗金的真实写照。至于和《小重山》风格不同,那是因为岳飞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心态下写的,十分正常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4)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
(5)通过对《满江红》词作者真伪的考辩,对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7-26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印证霸陵


   

材料四   (“江村大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在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对汉初时代特征的印证。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
8 . 改变世界的七次信息革命

改变人类世界的力量是什么?真正改变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信息革命。信息的传递能力决定了人类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多的信息接受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更多的积累,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今天人类已经经历了6次信息革命,经过这6次信息革命,人类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让信息可以分享。猿这种动物对于世界的认知,终于不再是自己20年、30年的积累,而是分享甚至接受传承,信息分享通过百万年的积累,人类终于出现。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让信息可以被记录,我们终于有了思想文化的传承,人类的古代文明才得以出现。第三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进行传输,纸和印刷术不仅代表了古代文明的高峰,而且深远地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第四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传输,它和工业革命一样,再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电报和电话的能力尤其对于军事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第五次信息革命,电视让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多媒体传输,改变了世界传媒业,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已经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的新能力。

——摘编自项立刚《5G机会》


(1)将下列古代文字与其所在的文明区域相匹配。
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甲骨文④玛雅独特文字⑤腓尼基字母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印刷书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请你概括七次信息革命的趋势。
(4)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历史上的七次信息革命?
2023-05-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在人类走向现代的历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展露全貌,跨越血缘、地缘,凝聚个体之力的公司随之诞生。

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度的本质特征在于“有限责任”和“法人”。组建公司时,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材料一: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贸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是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材料二:当地理大发现一点点勾勒出世界的全貌,公司率先出发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司利益与国家意志密不可分。它们曾屡屡调兵遣将,用枪炮去打开潜在的市场。

材料三: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被看做是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材料四:1882年爱迪生启动了美国第一座发电厂,人类由此摆脱了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能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光明源自技术与资本合作创办的电力公司。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曾经说过,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材料五:19世纪末,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这样评价公司的威力:“尽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西洋诸国,所以横绝四海,莫之能御者,其不以此也哉?”

材料六: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苹果公司通过iphone、iPad和iTunes音乐店,改写了PC、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CCTV纪录片《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很多学者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的原因。
2.材料三中,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4.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公司的力量?
2024-01-1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