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1 道试题
1 . 疫病、医学与殖民。

霍乱被称作“19世纪的世界病”,最初是印度的地方性疫病,其后才成为世界性疫病。而霍乱时期的印度也见证了殖民政权的逐步确立。

材料一   柴明达尔制度和莱特瓦尔制度(注:殖民政府在当地推行的两种土地制度),再加上盐税,同印度的气候结合到一起,就为霍乱这种毁灭性的灾难的流行造成了适宜的环境,这种灾难正在由印度向西方世界猛扑。

——1854年马克思在伦敦写给恩格斯的信

印度的朝圣活动是所有导致霍乱流行和传播的原因中最强大的原因。

——1866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人认为霍乱的流行和传播的原因。

材料二   我们采用四阶段疗法,大体是与阿育吠陀医学疗法(注:印度本土疗法)无异,如果手头有些药物不易使用时,可以用当地的药物取而代之,比如印度医生普遍使用的胡椒和其他香料熬制而成的汤剂。

——孟加拉医学委员会发布通告(18179月)

霍乱一爆发,他们就祈祷,或是用原本的办法治疗,不过近来发现这些无济于事后,所有人开始抛弃宗教偏见,求助于欧洲医生。

——加尔各答医疗机构医生安斯利(1831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治疗霍乱的手段变化。

材料三   1856年—1900年英国殖民政府的相应措施表(部分)

1856对印度各地区水井改造运输设施,运送过来的水会先经过过滤再安排专人运送。
1858制定了改造印度各地厕所的标准,并雇佣专门的厕所清洁工在此工作。
1859开始重新规划印度军营驻地,让所有的英国士兵驻扎在环境较好、空气流通并远离印度民众的地势较高处。
1864改造军团营地医院,确保英国军团每个营地医院至少有三名外科医生和多位医护人员,印度士兵营地医院安排一位外科医生。
1870向英国和印度社会公开招募印度医疗勤务支援,候选人需接受过西方专业医学教育训练,并在印度各地成立医学院。
1880印度各地开始效仿英国的医疗卫生法案,通过了规范本土医疗行业的相关法案。
1893给一万名英国士兵和印度士兵接种了霍乱疫苗。
1898在伦敦成立委员会,专门进行防治工作,成立热带医学院专门研究关于霍乱等疫病,并在英国设立专门培训学校对殖民地医生进行培训教育。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殖民政府为了应对疫病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疫病、医学与英国殖民三者关系的看法。
2022-12-1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发展概况
19491959新中国提出了以“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同32个欧亚非国家正式建交,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建交高潮。
19601968外交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60年代迎来了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19691978毛泽东提出了联美抗苏“一条线”战略,外交政策出现了大调整和大突破。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先后实现了正常化。
19791989邓小平将这一时期外交的指导思想归纳为“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中美关系总体平稳,中苏关系正常化,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
19902002坚定不移地“走出去”,继续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大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推进以联合国为重点的国际组织的多边活动,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160余个。
20032012提出以“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全面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重要作用。
2013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时俱进,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更加丰富完整。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近180个。

——据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局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19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
2022-05-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抗日战争

材料一   19274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后,提出《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与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纲领还表示,日本将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来维护并进一步扩张其在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的权益。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实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30年代加紧侵华的原因。
(2)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战的时间问题有“十四年说”和“八年说”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3)据材料二,归纳抗战奠定了民族复兴基础的突出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民“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的重大成果。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845个华侨团体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1939《黄河大合唱》首演于延安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
1943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1945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已发展到九十一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以上,建立了十九个大的解放区。
(5)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因素有哪些?
4 . 上世纪初的上海,同乡组织尤盛。民国时期,上海共有同乡会119个,规模数量为全国之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浦东同乡会前身是浦东同人会,由近代上海著名社会活动家李书平于1905年发起创建,并任董事长。1924年,经改选,由创始人之一的黄炎培任董事长。1928年,浦东同人会改名为浦东同乡会……浦东同乡会不仅汇聚了浦东籍的精英人士,还吸纳了一批非浦东籍的沪上精英……1953年,浦东同乡会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接收而结束。

——选自《浦东时报》

材料二:我浦以左①,南北迢迢百里间,人口何止百万。自八十年来,通商设市,上海②遂为世界之上海,我乡人之安居浦之左,而乐业浦之右者,又何止数万数十万,有定居者,有暂客者,一皆以上海为中心,而其惓惓不忘故土一也,吾故土果可乐乎?吾故土果可长治而久安乎?一念过去,美哉浦左,一念将来,危哉浦左……吾浦左之地可宝也,吾浦左之物可用也,吾浦左过去之人才可敬而可爱也。今后一切责任皆在吾辈。

——选自民国二十年八月《浦东旅沪同乡会宣言》

材料三:1909年,李书平提议在浦东筹筑沪金铁路……1921年,黄炎培、张志鹤召集同乡顾兰洲、凌云洲、张竹坪、陆清泽等集议筹建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招股集资兴筑上川铁路……1925年,浦东同乡会的领导层“提议要求执政府改浦东为特区”……1936年,会同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组织“沪东南农村合作事业促进会”……担任理事会务的瞿绍伊,于抗日战争后,主治马家浜、都台浦(即曹家沟)开河疏浚工程……会中有实际经验的同人,分赴浦东各处宣讲。宣讲内容有关于国内外形势……改革旧式婚丧仪式、禁烟、拒赌……常举办同乐会、百乐大会、音乐会、乒乓表演会、武术表演会……“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浦东同乡会设立难民收容所12处,截至1939年3月收容所结束,先后收容难民4186人。

——选自顾柄权、张银根《百年浦东同乡会》

注:①浦左:即“浦东”书面语。②上海:大致为当今浦西中心城区区域。


(1)材料一浦东同人会创建于1905年。依据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内外局势。
(2)材料二《浦东旅沪同乡会宣言》发表于公元哪一年?该宣言表达了同乡会成员怎样的心声?
(3)结合材料三,归纳浦东同乡会在哪些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百年浦东同乡会”的认识。
2021-02-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具有多元性、历史性特点。某同学研究并梳理出德国的几种历史形象,请完成以下问题。


思想的国度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①是宗教改革的先驱。

1718世纪,启蒙思想在德国传播,代表人物是莱布尼茨和康德。

19世纪中期,②共同起草了③并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问题:完成下列填写
(1)①                        
战争的德国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战争的德国”相关史实的概述。
(3)为研究这一形象,检索到下列5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作出评估说明。

(4)结合所学,简要归纳德国走上战争之路的历史原因。
????

(5)上方问号未填写德国国家形象,请根据该同学搜集的材料内容,概括其所要表达的德国国家形象。
2021-02-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儒学的传承

问题
(1)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的鲜明特点。
(2)综观东汉以来的时代变化,概括儒学面临困局和挑战的主要原因。
(3)宋人在复兴儒学方面,是如何体现“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4)根据材料四归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2019-10-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一个乡绅的日记

山西太原县赤桥村的乡绅刘大鹏,出生于1857年,1894中举,此后三次入京参加会试未中。为求生计,从1886年起,刘大鹏在山西太谷县一富商家塾中担任塾师,前后近二十年。1905年,废除科举的消息传来,刘大鹏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1905年10月15日)”

“……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1905年10月17日)”

“凡守孔孟之道不为新学蛊惑而迁移者,时人皆目之为顽固党也。顽谓梗顽不化,固谓固而不通,党谓若辈众多不能舍旧从新,世道变迁至于如此,良可浩叹。科考一停,士皆殴入学堂从事西学,而词章之学无人讲求,再十年后恐无操笔为文之人矣,安望文风之蒸蒸日上哉!天意茫茫,令人难测。(1905年11月2日)”

“近来读书一事人皆视之甚轻,凡有子弟者亦不慎择贤师而从之,所从之师不贤而亦不改从,即欲子弟之克底于成,夫岂能之乎?今之学堂,所教者西学为要,能外国语言文字者,即为上等人才,至五经四书并置不讲,则人心何以正,天下何以安,而大局将有不堪设想者矣。(1906年3月15日)”

“去日,在东阳镇遇诸旧友藉舌耕为生者,因新政之行,多致失馆无他业可为,竟有仰屋而叹无米为炊者。嗟乎!士为四民之首,坐失其业,谋生无术,生当此时,将如之何?出门遇友,无一不有世道之忧,而号为维新者,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旧制变更如此,其要天下之治,不日可望,诸君何必忧心殷殷乎?’”(1906年3月19日)”


问题:
(1)概括指出该篇日记诞生的时代背景。
(2)归纳刘大鹏反对“废除科举”的理由。
(3)你如何看待刘大鹏对“废除科举”的反应?
2019-08-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战后的世界

战后世界,风云变幻。合作共处下暗流涌动,百舸争流中联动整合。某同学从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视角梳理了这段历史,并对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如下表)


战后世界的演变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初建与特征①重组与变化大国关系的重组与两极格局结构性变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解体与趋势②

国际经济关系变化
美国雄霸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与贸易体系。霸主地位动摇③现状与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加强科技推动经济转型世界发展的不平衡……


问题
(1)完成空格中的相关内容。
(2)归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概括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2019-11-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2019-01-30更新 | 2851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3月分层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