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材料: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就是其中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的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材料中“非凡预测”所指系列事件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简要说说美国黑人领袖“非凡预测”之依据。
2022-06-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事的本来面目,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言事者的表述不一,而显得扑朔迷离,给后人带来困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和议。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联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近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上奏、代奏或电奏次数达154次,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单独上书达31次,人数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上书7次,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八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材料三       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关于“公车上书”,材料一、二的分歧在哪里?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
2.利用材料一、二,尝试解释材料三关于“公车上书”史事的叙述。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3 .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步伐,作为工业革命象征的火车和铁路,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此后,中国也踏上了铁路探索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修筑国家或区域铁路线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69年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84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46.6万英里

材料二:

一个英国人“在伦敦演说,谓中国工程师能建筑铁路通过南口者,此人尚未出世云云”。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


1909年詹天佑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演说:

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今幸全路告竣,倘非邮部宪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森……我国虽进步稍迟,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文选》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接受《民立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振兴中国唯一之方法,止赖实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故合数计划路线计之,至少当有十万英里(160934.4公里)。若以此十万英里之铁路,在十年内建筑之,机关车与客货车之需要必当大增……所以在中国建设机关车、客货车之制造厂以应建筑铁路之需,为必要之图,且其为有利事业尤不可不注意也。

——1921年10月孙中山《实业计划》


材料四:

2019年12月30日早上8:30分,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发车,前往河北张家口崇礼的太子城站,标志着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5万公里。

——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概括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
2.联系所学,例举导致材料二中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进步稍迟”的内、外因素(各一项)。
3.材料三中孙中山十年内建成十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能否实现?联系所学,简述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百年铁路梦”的认识。
2022-06-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观察下列两地图,例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的新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国名)
2022-06-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中国修建铁路的历程

材料一   186710月到18681月,清王朝召集中央高官和地方大员集体讨论铁路事宜,李鸿章的意见最具代表性“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官不能治其罪,亦不能责令赔偿,致激民变”。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材料二   “用兵之道,贵审敌情。俄自欧洲起造铁路,渐近浩罕,又将由海参崴开路以达珲春。此时之持满不发者,非畏兵力,以铁路未成故也。不出十年,祸且不测。”“若一旦下造铁路之诏,显露自强之机,则气势立振,……不独俄约易成,日本窥伺之心亦可从此潜消矣。”

——1880年刘铭传奏请建造铁路

材料三   李鸿章写信给张佩纶说,刘铭传的建议是他“所欲言而久未敢言”,而“幸于吾党发其端”,“闻都人士近日讲求洋务者,多亦不甚以为纰缪,殆国运中兴之几耶!惟事体重大……亦恐穷年毕世,不易卒业,时政苦文法拘束甚矣,庙堂内外,议论人心皆难划一,无真能主持之权。”

——《李文忠公(李鸿章)全书·朋僚函稿》卷十九

材料四   190312月,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各省官商只要经过政府批准,都可以修筑铁路。次年年初,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共集资1670余万两白银,是当时各商办铁路中最大一笔路款。有学者说“这并不是因为当时川人最有钱,而是他们盼望铁路的心情最为殷切,因为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据统计在1894年前,每年修建20公里。

——采选自中山大学历史学家袁伟时:《中国铁路艰难的接轨》

材料五   帕尔森预言到,如果打通清国内陆腹地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完全可以将丰富的农产品运销到国外。帕尔森希望西方列强时刻牢记,20世纪清国的发展,将主要由清国自身的条件决定,而不会受到欧洲太多的影响。未来的大清国将会是一个吸收了一些外国观念但仍然保持本土特色的国家。

——《一位美国工程师在粤汉铁路沿线的观察笔记》


问题
(1)兴办铁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中国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修建铁路反映了哪些的时代主题
(2)根据材料一、三,概括李鸿章对兴办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李鸿章的态度会发生变化
(3)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修建铁路历程的认识。
2022-04-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地方自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部落自立小总领一人,管理部落之事,各部落一议事公所,其官亦分二等:一曰西业(议会议员)。即由各部落各择一人,自理其本部之事。小事各设条例,因地制宜,大事则必遵国家律例。

——选自林则徐《四洲志》(1839年)

天子不能独治天下,任之大吏;大吏不能独治一省,任之郡守;郡守不能独治一郡,任之县令;县令不能独治一县,任之令以下各官……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票选一人,交公所汇核,择其得举最多者当选。

——选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乃知其(西国)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诚能本中国乡举里选之制,参泰西投匦公举之法。

——选自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

是以今日之政,非西洋莫与师……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

——选自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第一条   地方自治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按照定章,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受地方官监督办理。……城镇乡自治事宜……中小学堂、蒙养院、教育会、劝学所、宣讲所、图书馆、阅报社……改正道路、修缮道路、建筑桥梁、疏通沟渠、建筑公用房屋、路灯……改良种植牧畜及渔业、工艺厂、工业学堂、劝工厂、改良工艺、整理商业、开设市场、防护青苗、筹办水利、整理田地……救贫事业、恤嫠、保节、育婴、施衣、放粥、义仓积谷、贫民工艺、救生会、救火会、救荒、义棺义冢、保存古迹……电车、电灯、自来水……

——选自《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材料四   1912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又提出了各省联合,互谋自治的主张……19129月,北洋政府公布了《省议会议员选举法》,19134月公布了《省议会暂行法》,各省议会建制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公布了《县组织法》。

——选自孙婷《清末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林则徐笔下的美国通过哪一制度(方式)实现地方自治?冯桂芬借《校邠庐抗议》表达了怎样的主张?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郑观应和严复的观点有何深入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概括城镇乡地方自治机构的主要职能。例举其三项具体的工作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清末地方自治的认识。
2021-05-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史事的面相

某教师为学生作有关“工业革命”的专题讲座首先,教师出示史料一: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反杜林论》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教师提问:根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面相。
学生回答:        

接着,教师出示了史料二: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教师提问:通过这则追加的史料,还可以看到“工业革命”的哪一面相?
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又出示了史料三:

“城市的这一边住着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18051859)《英国及爱尔兰游记》


(3)教师提问:这则史料可与上述哪则史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4)教师启发: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工业革命”的面相,并从论证的角度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2021-05-03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上世纪初的上海,同乡组织尤盛。民国时期,上海共有同乡会119个,规模数量为全国之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浦东同乡会前身是浦东同人会,由近代上海著名社会活动家李书平于1905年发起创建,并任董事长。1924年,经改选,由创始人之一的黄炎培任董事长。1928年,浦东同人会改名为浦东同乡会……浦东同乡会不仅汇聚了浦东籍的精英人士,还吸纳了一批非浦东籍的沪上精英……1953年,浦东同乡会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接收而结束。

——选自《浦东时报》

材料二:我浦以左①,南北迢迢百里间,人口何止百万。自八十年来,通商设市,上海②遂为世界之上海,我乡人之安居浦之左,而乐业浦之右者,又何止数万数十万,有定居者,有暂客者,一皆以上海为中心,而其惓惓不忘故土一也,吾故土果可乐乎?吾故土果可长治而久安乎?一念过去,美哉浦左,一念将来,危哉浦左……吾浦左之地可宝也,吾浦左之物可用也,吾浦左过去之人才可敬而可爱也。今后一切责任皆在吾辈。

——选自民国二十年八月《浦东旅沪同乡会宣言》

材料三:1909年,李书平提议在浦东筹筑沪金铁路……1921年,黄炎培、张志鹤召集同乡顾兰洲、凌云洲、张竹坪、陆清泽等集议筹建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招股集资兴筑上川铁路……1925年,浦东同乡会的领导层“提议要求执政府改浦东为特区”……1936年,会同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组织“沪东南农村合作事业促进会”……担任理事会务的瞿绍伊,于抗日战争后,主治马家浜、都台浦(即曹家沟)开河疏浚工程……会中有实际经验的同人,分赴浦东各处宣讲。宣讲内容有关于国内外形势……改革旧式婚丧仪式、禁烟、拒赌……常举办同乐会、百乐大会、音乐会、乒乓表演会、武术表演会……“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浦东同乡会设立难民收容所12处,截至1939年3月收容所结束,先后收容难民4186人。

——选自顾柄权、张银根《百年浦东同乡会》

注:①浦左:即“浦东”书面语。②上海:大致为当今浦西中心城区区域。


(1)材料一浦东同人会创建于1905年。依据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内外局势。
(2)材料二《浦东旅沪同乡会宣言》发表于公元哪一年?该宣言表达了同乡会成员怎样的心声?
(3)结合材料三,归纳浦东同乡会在哪些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百年浦东同乡会”的认识。
2021-02-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工业时代以来人类进入了“摩登时代”,也进入了“矛盾时代”,尤其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为寻求和平发展之道上下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德美工业产量与殖民地简表》


——乔明顺主编《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手册》

材料二:丘吉尔在回顾二战历史时说,“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国际局势的特征。该特征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
(2)除了材料二所指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次战争”的爆发?
(3)例举二战后,维系世界七十多年相对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2021-02-2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现代化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岸)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

——《复刘仲良中丞》


(1)李鸿章认为当时的国人最担心什么?他自己又是怎么看的?

材料二   1901年3月24日,张之洞在致一位军机大臣的电报中说:“嗣闻人言,内意不愿多言西法,尊电亦言‘勿袭西法皮毛,免遗口实’等语,不觉喟然长叹:若果如此。‘变法’二字尚未对题,仍是无用,中国终归澌灭矣”(注:“嗣”后来的意思,“内”指代太后慈禧)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张之洞为何“喟然长叹”?

材料三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

材料四   “1917年——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4)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请对这场革命作一简要评价。
(5)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1)——(4)的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为什么?
(6)如果从中国人民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史,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
(7)如果以“思想潮流引领近代中国80年历史”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你将列出一个怎样的论述提纲呢?(要求:提纲应体现历史认识、基本历史事实及历史逻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