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政治制度而言,宋代改制基本方向在散、在弱。一面是相权衰弱,军、民、财职权三分,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设有三省,门下、尚书两省移在皇宫外面,故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和枢密院同称“两府”。另一面是中央集权,把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则日趋贫弱。宋代地方最高一级称“路”,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以转运使为最重要,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宋代“明之为州,虽非都会,乃海道辐凑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北宋元丰年间200000余户,1000000余人,及至南宋淳祐年间250000余户,1300000余人。政府设市舶司“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各国商人、使者、传教士等纷至沓来,大批使团商人云集,涌现了香料、胡椒、珍珠、象牙、犀角、人参等各色舶来品,成为宋代明州与海外交往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陈高华《宋元时期的明州(庆元)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的制度因素,简述“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的措施,并指出11世纪为改变“贫弱”宋代所进行的努力。
(2)写出宋元时期除明州外的两个主要外贸港口。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明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从交通与政策的角度分析明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024-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20世纪新时代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中东、非洲、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中国。当时的中国用“以工代兵”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战争中诞生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创造出不同政治体制安排的新型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政治体制。为了实现和平,避免重蹈一战的灾难,战后西方世界已经试图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机制,尽管这一组织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摘编自李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

材料二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提出变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为反帝反国民党的民主革命战争的口号。1935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之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逐渐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与“联蒋抗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共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建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摘编自白玉《新中华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一战对当时中国“并非一无所获”的理由。指出“新型政治体制”的含义,并分析“新的国际组织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红色中华》“反国民党”口号提出的缘由,概述《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的历史背景。请从民族复兴角度指出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4-06-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舒畅其血脉也……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泰西各国以商富国,以兵卫商……惟中国不重商务,而士、农、工、商又各自为谋……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等,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自便……振兴我国农工。

——摘编自郑观应(1842—1921)《盛世危言》(1894年出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郑观应的“以商富国”观点。
2024-06-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人从16世纪第一个十年就开始在寻找,先是广东,然后是福建、浙江,在这些地方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贸易据点,但最后均被明朝官方摧毁。经过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周折后,最终在明嘉靖年间于广东珠江西岸香山县的“濠镜澳”地方获得了“侨寓”的权利,华人称之为“亚妈港”,日本人称为“阿妈港”。澳门的诞生,正是在东亚海商势力发展的鼎盛之时即所谓“嘉靖大倭寇时期”。澳门开埠以后,葡萄牙人“举国而来,负老携幼,更相接踵,夷众殆万人矣”,葡萄牙人和中国商人共同将澳门打造为国际贸易港口。

——摘编自汤开建《东亚国家的大航海活动及其与澳门的关系》

材料二   英国的蒸汽机也很快传到了欧洲大陆和北美。1804年,奥利弗·埃文斯研制成功美国式的蒸汽机,此后蒸汽机的传播速度加快。法国仅在1840至1870年的30年间,蒸汽机的马力数就增加了近10倍。从1826年到1857年,普鲁士蒸汽机的拥有量增加近16倍……在英帝国的经济版图中,殖民者将殖民地视为拥有无限资源可供开发的地方,毫不顾及其殖民统治对当地经济及社会活力的摧残。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根据《世界历史》解说词和刘金源等《英国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恶之上》整理

材料三   资产阶级政治解放具有历史局限性,因为在“虚幻共同体”之中阶级对立、人的异化依然存在,所以不是真正的、彻底的人的解放。马克思立足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未来命运的关切立场,提出“人类解放”的目标诉求。但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阶段性、艰巨性、长期性,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需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差异化因素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当今的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这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两大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发展前途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吕红霞、李璐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葡萄牙的殖民活动,指出其经济动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历史意义,简述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结合所学,写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的新型国际关系愿景。
2024-06-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历史试卷
5 . 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政权此起彼伏,政治动荡。不过在政局的不稳定性中却也孕育着新的可能,各政权一波一波的“汉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最终在北朝孕育出强大的王权,孕育出军功贵族官僚的统治,并由此带动了专制官僚秩序的全面复兴。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元代之种族等级,即蒙古人居首,色目人次之,汉人又次之,而南人为最劣。各级官署之长官, 皆专于蒙古人,其次为色目人,而汉人、南人不与也。……这种利用民族差别进行统治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了民族大迁徙、大杂居的局面。边远之地如云南广海,有所谓的“蒙古军”、“契丹军”、“畏兀儿军”、“回回军”等,东北辽阳境内则有回回、畏兀儿、钦察、阿速、斡罗思、唐兀、乃蛮、吉儿乞思等西疆各族人口。即使在漠北高原也有大量各族军队、商人、工匠涌入,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婚嫁耕植,比于土著”。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汉化”的表现,指出从五胡十六国到隋唐时期“专制官僚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元朝的民族关系。
2024-06-13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历史试卷
6 . 近代以来的人口迁移,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蔗和奴隶制可怕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原因是甘蔗的生产需要全年的劳动力,这就鼓励奴隶制的发展,而不是自由劳动……甘蔗种植园是高度工业化的,不仅在生产地点涉及大量固定资本和加工设备,而且需要高度的劳动协作和密集的资本,因为其采伐、碾磨和沸煮必须在收获季节的 48 小时内进行,甘蔗被砍下后很容易脱水。种植园同样也是时间意识的….…早期资本主义与甘蔗的生态关系通过加速和简化劳动过程压缩时间,也就削弱了土地和劳力的可持续性条件,并且在工业革命前几个世纪形成工业时间的早期形式。热那亚人提供专业技术和资金;葡萄牙人提供移民者;非洲奴隶完成绝大部分劳动。        

——摘编自[美]杰森·摩尔《地球的转型》

材料二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起到 70年代末为止。这个阶段拉美的国际人口迁移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从50年代开始,迁入拉美的国际移民大幅度减少。到60年代,5拉美已成为人口净迁出区。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战后欧洲经济发展迅速,欧洲人不但不愿客居他乡,而且连许多已在拉美定居的欧洲移民也都纷纷返回故里。另一方面,本世纪以来拉美国家人口激增,在美国垄断集团的盘剥下,经济困难,负债累累,城市失业人口骤增,农村破产现象严重,因此,许多拉美人被迫外迁谋生。美国和加拿大是拉美人口流向的主要地区。据统计,50年代这两国的拉美移民达60万,60年代到 70年代中期已超过 200万;20世纪下半叶以来,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都吸收了大批拉美其他国家的移民。据统计,1975 年阿根廷聚集了65 万其他拉美国家的移民,其中主要是巴拉圭人、智利人;委内瑞拉则聚集了 30 万其他拉美国家的移民,其中3/4是哥伦比亚人。                                                          

——摘编自夏丽仙《国际人口迁移与拉丁美洲》

材料三   198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

年份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年4.77%20.02%30.30
1990年6.27%23.56%26.41%
1995年5.99%27.63%14.86%
2000年9.63%47.70%44.67%
2005年9.03%46.18%32.31%
2010年10.24%39.98%33.04%

——根据卢进勇、杨国亮、杨立强等编著《中外跨国公司发展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甘蔗种植园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简析其历史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到 70年代末拉美国际人口迁移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引起该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近现代人口迁移对文化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透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作体制的变化也更能体现现代股份公司的演进过程。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在刚成立时,它还远远不是一个股份公司,公司所需的资金在每次船只出航印度时筹集,在船只返回一次贸易结束后收取本金和利润。这种资本的短期化日渐影响着公司的经营。1612年,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募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资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地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持续性。1688年左右,股份在伦敦交易所上市,完成了从一般公司到股份公司的体制演进。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外贸结构同样反映出其工业的强大。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输出品多为工业制成品,如棉织品,1870年输出7100万镑,占英国对外输出品数额的第一位。特别是钢铁和煤的输出额增长更大。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也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的贸易额在世界总贸易额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贸易总值为145亿马克,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就达52亿马克。到1870年,世界贸易总值增长到374亿马克,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额增长至140亿马克……19世纪中叶,英国已占有了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开普敦等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成了英国廉价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三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1835年英国议会颁布《市政法》,建立民选的自治市议会,改变了早期自治市通过向国王购买特许状的方式获得自治权的状况,进一步将城市的自治权置于立法议程中,规定自治市政府由选举产生,该法剥夺了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由市议会总揽地方事务,并接受居民监督。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这些议会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运作体制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并简述英、法、荷等国建立这些公司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商业经营形式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零售业经营形式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而展开的斗争,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5-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世界文化丰富多样,相互影响。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文化中所见到的诸如兵马俑、铜车马、陵墓封土内高台建筑、条形砖、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槽型板瓦、茧形壶、石刻等文化因素,不是从中国固有文化中发展演变而来,这些因素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亚传播到东方的。与此同时,秦统一时期,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也传入东土,并对秦始皇帝的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灿烂而辉煌,它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发源于7世纪,在1012世纪它的发展达到顶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博采众长、承上启下、兼容并蓄,它是具有国际性的。富有智慧的阿拉伯人掀起了著名的翻译运动,把不同渊源的文明汇合在一起,然后加以融会贯通,实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进而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中世纪阿拉伯人对科学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他们在文学、数学、医学、化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地理学方面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简述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写出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具有“国际性”特点的理由。
2024-05-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世界历史的进程就是人类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馀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壁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1497年葡萄牙王麦纽尔派遣四只帆船出去,寻找香料源地。____担任者船队的司令。149778日,星期日,我们在拉斯提洛拔锚开船。愿上帝佑助,使我们这次为了上帝而进行的远航能顺利完成。14984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可是我们并未进入港内,而逗留在碇泊所。424日,星期二、我们从这里启程到卡里库特城去。关于这地方,当时我们的国王已有所闻。我们向东航行,横渡那大海湾,即是红海所注入的海湾。在下一星期日,我们已好久看不到的那北极星又出现了。

——摘编自某航海笔记,录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地理知识的积累使欧洲水手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变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人类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大秦”所指称的国家。结合所学,概括大秦和汉朝交往的情况。
(2)阅读材料二、指出船队的司令姓名,以及此次航行的路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此次航行的主要动因和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全球网络建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2024-05-0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邦和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安)臣闻: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孝文帝)。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觊觎,守分之土,永免于凌夺矣。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请均田疏》

材料二:严如煜在《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中对川陕楚交边山区的记述:“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庄,粟利不及包谷(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包谷高至丈许,一株常二三包。山民言大米不耐饥,而包谷能果腹,蒸饭作馍,酿酒饲猪,均可取于此,与大麦之用当,故夏收视麦,秋成视包谷,以其厚薄定岁之丰歉。”……除了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叶贸易外,到了清中后期,海外贸易渐兴,西方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商品,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高潮。如湖南、湖北的红茶大量出口俄罗斯、英国等地,据同治《平江县志·物产》所云“茶,邑产颇多,有茶税。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

——摘自陈锋《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在国际粮食援助方面,美国等早期推动者更多是为了解决本国农业机械化运动带来的剩余价值流动。而中国在从粮食受援国向粮食援助国、从净引资国向净投资国转变的过程中,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既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紧急粮食援助,也注重向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传播粮食种植技术。中国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还通过在受援国设立跨国粮农企业,带动当地粮食经济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奉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万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自2004年来连续18年增产丰收。

——摘自林子涵《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世安在农业生产领域向孝文帝所提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建议实施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在农业种植领域的新变化,并从世界市场角度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在对外援助上的不同。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中国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的理由。
2024-04-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