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亲政策的产生是一种着眼于现实民族形势状况下的历史必然现象。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承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

——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试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清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和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针不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还派生出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工作也同样是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有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別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每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想要建设任何一个前所未有的持久社会和政治结构,必须首先要完成一种长期有效的工作。……要保持经济的高效运行,就要建立一种应用货币的科学;要让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够和平地主张他们的权益,就要建立一种管理政府和集体的科学;为了让全人类能够处于一种共同体之中,保证他们的共同利益,让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损失能够停止,就要建立一种平衡世界的科学。开创了19世纪的历史的人,正是那些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之人……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浪潮,让人类具有新的能力,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这种改变的,是解放了的思想投射在科学上的结果。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等《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材料三   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然而,工业化有收益也有代价,它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政府减轻了早期工业时代最严重的一些弊端。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随着“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逐渐形成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简述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的人们如何“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并指出带来“解放了的思想”的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人阶级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请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列举20世纪前50年社会主义者为“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努力。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不是“铁板”一块的均质化区域,不是文化落后、野蛮的地方,也不具有地理、文化与行政边界高度重合而形成的清晰“区域”。…… “西北”作为一个多中心互动的历史空间,长期被另一种视角遮蔽,只有超越“欧洲中心观”对“西北”— “边疆”、“野蛮”文化等级的偏见, “去边疆化”才能释放“中心”的意义,这有助于在“整体史”视角中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性”,对于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地缘区位观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摘编自黄达远《 “中亚”:被遗忘的游牧社会历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不仅远离亚欧大陆接壤地带的文明冲突,而且拥有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汉族政权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也使中国长期维持了庞大的经济体与领先优势,对于外部资源的获得不那么必需与迫切,相应商业、牧业在文明体系中的地位便成为附属,对外扩张的经济驱动主要是农业动力,由此可将其边疆开拓的历史特征概括为“农业边疆”。……因此,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呈现了“有节制的扩张”的特征,在边疆扩张中,坚持“内政优先”的政治立场,一旦边疆开拓影响到内政稳定,便会呈现向内收缩的历史选择。

——摘编自赵现海《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中国的历史分流》

材料三   太祖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 “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 ……隆(庆)万(历)之世,增额既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馀年,未徵而报收,一县有至十万者。

——摘编自《明史·卷七十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汉政府对“西北区域”采取“去边疆化”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有节制的扩张”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明朝政府坚持“内政优先”在西藏地区的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太祖即位之初“一以黄册为准”的目的,并简述张居正应对材料三中所示困境的举措。
2024-02-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同时,我们还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的序幕。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四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第五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三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等整理的“新时代十年”大事件(部分)

时间进程
2012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202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在“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过程。
(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材料三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2024-02-0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2024-02-01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文化在“挑战—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

——(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上的三项重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
7 .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也受到新的全球经济的影响,但是,所受到的影响全是积极的。欧洲人是世界贸易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提供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自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得益最多。……18世纪末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因此,正是在这一期间中,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飙时期。”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都开始获得蒸汽动力。

蒸汽船的发明,证明了人类更加有效地征服了海洋,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江河、内海迈向了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跨境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使得交易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跨境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其不受交易范围的限制,从而扩大了交易的范围,通过跨境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并引入监管机制,为交易双方规避了一定的交易风险。……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检索关键词以及查看商品点击率等功能,外贸企业可以全方位的分析商品的销售情况,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交易成本的降低也能吸引更多国外的消费者,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

——张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的全球经济”对欧洲的影响。结合16—17世纪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史实,说明“欧洲人是世界贸易最早的中间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和新的工具机”对工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蒸汽船的发明”在为人类开辟“真正的全球时代”中发挥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从电子商务领域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
2023-06-2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宪法》体现了阿拉伯语在埃及的主体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埃及方言和英语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印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年用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30多种语言生产700多部影片,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被称为“电影王国”。

——摘编自裔昭印等《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汉字的传入和广泛使用,结束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对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化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促进了东亚各国全方位的相互交流,带动东亚区域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时代。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倘若没有汉字的影响,东亚必然不会成为世界文明中如此独特的一个整体。”

——李铭娜《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

材料三   在拉丁美洲,西班牙语的普及推广极好地有助于西班牙在当地的殖民统治,也需要对土著文化多样性的消失承担不小的责任……英语作为英格兰的民族语言,与英国在近现代作为民族国家兴起和发展同步;英语霸权的确立,与英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霸权的确立同步。因而与西方历史上的拉丁语不同,也与东方历史上的阿拉伯语、汉语等不同,英语霸权从一开始便是作为民族国家语言霸权确立起来的,其与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法国人也一贯以一种防御性的姿态抵制英语的霸权,在战后的西方,骄傲的法兰西可以说是对美国霸权下最大的刺头。

——摘编自维舟《语言与文化霸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埃及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并概括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实现文化复兴的有利条件。
(2)综合材料一二三,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围绕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1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摘编自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宁静而安定的小农社会秩序已被打破,农民弃耕从商的事很常见,如南宋初,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客户没有田产,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口尤难记”,连户口登记都出现困难。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多,任何人都可以流入,商人、佣工、流民,如建康府曾为“留都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宋代社会因其显著的开放属性与商业属性,而呈现出远远强于前代的流动性与活力。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材料三   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

——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商鞅变法中“重功利而轻伦理”的政治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从社会关系和基层治理角度,分析宋代呈现出“远远强于前代的流动性与活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封建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的主要目的。
10 . 人口迁徙与动植物交流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航行拉开了西欧国家在美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序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洲际人口迁移……面对这种现实, 欧洲人借用土著人劳动力开发美洲的愿望化为泡影……进入 18 世纪后, 移民步伐有所加快,规模也更加庞大。更重要的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相继建立后,为加快经济开发, 英国人竞相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移民。

——梁茂信《近代早期西欧国家人口流动的特征分析:1550—1750 年》

材料二   这些外来作物如何传入中国,学界对此作了极为全面与细致的考察……就中国而   言,也与这一时期(明清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与地区性世界贸   易网络的存在直接相关。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交流网络……在这一体系的   影响下,中国无疑是东亚及周边地区的核心,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国联系周边地区的交流网络。……但此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多是经由欧洲或东南亚(较早完成大航海的   西方国家建立的殖民地) 为跳板,而非是直接传入。

——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年度《全球趋势报告》,2020 年逃离战争、暴力和迫害的人数上升至近 8240 万。这在 2019 年底已创下历史新高的 7950 万人基础上,又增长了 4%…… 2018 年至 2020 年间,有近 100 万名儿童出生即是难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仍然是难民。格兰迪说:如此多的儿童出生在流亡中,这一悲剧应当成为我们做出更大努力以阻止和结束冲突与暴力的理由。”

——根据中国网新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早期美洲人口迁移的特点。
(2)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外来作物传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外来作物对当时中国农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述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的相应努力。
2022-07-02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