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记载攻占事迹的连环图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某些基本特征。两汉时期出现了以壁画形式描绘有说教意义的伦理故事和奇幻神话传说,如《柳下惠覆寒女》《嫦娥奔月》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在保留下来的敦煌壁画中就有大量用连续性叙事性绘画表现佛教教义的故事,其中以《佛说九色鹿经》最具代表性。两宋时期,人们开始在书籍中配以连续性的图画,在使得版面愈加精美的同时提升了书籍的可读性。元明时期,在小说与剧本中出现了大量连续注释性插图,如《新刊全相注释西厢记》和《西厢记》。明代流行的章回体小说中大多附有线描插图,有些书一回故事就附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被称为“回回图”。到了清代具有连续性情节的年画开始出现,如以生产为题材的连环图画“耕织图”“棉花图”等。

材料二 19 世纪中后叶,在外国漫画的影响下,“漫画”这一艺术表现与传播形式开始为中国读者所接受,并很快成为报纸上的常客甚至是固定内容。清末民初是我国漫画从泥沌走向自觉的时期,预示了它在历史舞台上必将大展拳脚。它既是人们认识现实的一个全新视角,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交流的新方式。1898年7月由谢赞泰创作,发表在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的《时局图》是当今公认的中国第一幅严格意义上的漫画。之后,漫画家开始大批涌现并入其中,经常发表作品的有何剑士、张聿光、马星驰、钱病鹤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莫谈国事》《内阁总理》《加入一等》以及《玩弄于股掌之上》《此之谓人民代表》等。

——摘编自陈维东主编《中国漫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连环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漫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作用。
2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苏(俄)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部分思考题

1假如你是1920年的苏俄农民,你会遇到怎样的生活状况?
21921年前后苏(俄)联石油出口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3请从多角度分析漫画《斯大林工厂》的内涵。
4玉米运动为何以失败告终?
5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比较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模式。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视角,设计一组思考题。(要求:设计4个思考题;思考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体现深度思考与创新性。)
2022-01-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

序号

内容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杂志《亚洲》(1917年第8期)


图:一战中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前往前线挖战壕
表为泉州某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请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简述史料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2024-02-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花生的起源,有学者认为中国是花生起源地之一,也有学者对此质疑。

材料

①西晋稽含的《南方草木状》(304年)中,对千岁子的描述说: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从其记载所述的性状来看疑似花生。(注:同时千岁子这个名称在《本草纲目拾遗》和《植物名实图考》中又名仙人掌草,是一种攀缘在岩石上的植物。)

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钱山漾原始社会遗址中和1961年在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掘得了完全炭化的花生种子。用碳14年代测算法对两地与花生同一灶坑出土的稻谷、木炭等遗物测定,距今分别为4700±100年和公元前2800±145年。

20144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绘制工作,证田间栽培的花生是两个野生种自然杂交的后代,而二者的原产地均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拉圭到阿根廷一带,时间公元前3000~2000年。

④南美洲的花生野生种群,分布在从巴西北部至南纬35%的区域,我国属于这一气候类型的地域宽广,又有干湿交替适合野生种群生长与保存的条件,尤其在福建、云南、江西、广西等未垦殖的林区边缘地带。

——摘编自游修岭《说不清的的花生问题》等

根据材料,说明学者质疑中国是花生起源地的依据,指出运用史学界有争议的史料应秉持的态度。
2024-05-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保藏有六件征集自海南的文物或文物复制品,它们代表海南向中外参观者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阅读下表中关于此组藏品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

简介

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在西沙群岛“华光礁I号”古沉船出水,内外施釉色,青中泛黄,碗心一圈弦纹内模印“吉”字
南宋·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在西沙群岛“华光礁1号”古沉船出水,资胎细腻,轴色净雅,盖面模印折枝花卉,通身模印菊瓣纹装饰,为热销海外的化妆用品
清代·《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该路簿侧重记录西沙和南沙海路,是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水文气象分类整理的航海“秘本”
清代·《驶船更流簿》抄本复制件此簿经琼海潭门渔民黄家五代人卷抄、校订、使用,上面详细记录着南海的航线、岛礁、水流等,是黄家四百余年从事渔业生产的经验总结
清代·航海罗盘该航海罗盘由一根指南针和中央挖空的圆形刻度盘组成,采用十二地支、十天干中的八干,以及八卦中的四维来表示二十四个方位
当代·巨幅黎族苗族织锦拼布《黎苗锦绣百年梦想》织锦以黎族吉祥图纹、苗族秀丽花边等为主题元素,主画面是大幅黎锦,中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党微采用黎族织绣技艺制成,标识轮廓由苗族织带勾边,56条光芒线采用苗族编织带缝制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展示的中华文化内涵,并为该组藏品写一段展览序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