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性组织。中国知识界认为,万国联盟也就是国联的成立,“并非偶然的运动,孤立的现象,而是历史、政局、思潮诸种因素凑合以成”。“今日国际最困难,也最根本之问题,即在调和各国家之利益,规范各国家之野心,综合各民族之精神,使悉有利于公共的善。换言之,即不承认世界上有‘完全独立’独自发展而侵害他国的国家。世界上所有的民族,要成一种有组织的团体。维持这个国际组织的,就是万国联盟。”“万国联盟,就是使世界废除战争用公理裁判曲直的唯一方法。”

——摘编自郑大华、王敏《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针对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对人类造成的大浩劫,反法西斯大同盟将他们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搁置一旁,在吸收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达成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建立国际秩序的共识。《联合国宪章》强调会员国不分大小都有平等发言权的规定,宪章所规定的组成联合国为数众多的专门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原则,无不体现了普遍性原则,使联合国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宪章所确定的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不仅反映了二战结束时的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历史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从内部机制上赋予联合国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可操作性和强制力量,使集体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的特点,并指出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的进步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马里廷巴克图以中世纪西非地区的黄金贸易和伊斯兰文化中心而著称于世。廷巴克图城有一家公立图书馆和20多家私立图书馆,藏有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它们是廷巴克图城最珍贵的宝藏。阿拉伯文手稿内容涉及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等学科,还包括统治者、咨询者和商人之间的通信,以及税收、结婚、离婚和收养孩子等日常事务。

——摘编自潘华琼《马里中世纪文化名城廷巴克图》

材料二   1493年,马里属国桑海皇族穆罕默德夺取王位,建立桑海阿斯基亚王朝,笃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重新对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廷巴克图修葺了桑科尔大学。由于桑海王室慷慨提供学术津贴和优厚待遇,许多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廷巴克图,如著有40多本法律史专著的桑海著名法学家艾哈迈德·巴巴,《西非编年史》作者穆罕默德·卡蒂和《非洲纪事》作者、著名史学家阿卜杜拉赫曼·萨迪等。穆罕默德汲取了东西方的行政精髓,以廷巴克图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行政体系,通过联姻和交易,将众多部族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摘编自陶短房《廷巴克图:学术之都的忘却和忆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巴克图成为西非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桑海国王穆罕默德得以重新发展廷巴克图的前提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桑海王国发展廷巴克图文化的措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南方是指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百年变局中浮现出来的全球性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

全球南方国家共有殖民化与非殖民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它们“遭遇”过西方现代性的冲击,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持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战后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殖民扩张的合法性,全球南方的前身“第三世界”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追求独立并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组织起来。

全球南方的浮现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展。这些国家试图充当整合南北政策的桥梁角色,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可以说全球南方的浮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摘编自李东琪《全球南方的源流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全球南方”浮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南方”浮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隐晦打击了宗教势力。宗教改革采用“先定论”倡导“因信称义”,反对了基督教“因行称义”的理论,断其财路并分裂了部分教徒,具有较大成效并在形式上打击了宗教。而启蒙运动则是在思想根基上动摇了基督教,倡导理性。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进入18世纪之前,一系列的社会改革直接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进行了质疑,并催生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社会变革聚焦于“古代的发现”,而启蒙运动则聚焦于“未来社会的形成”。这两个运动都经历了一场文化上的“革命”,社会思想也从当时的僵化状态开始发展,从而使得现代社会得以健康且持续发展。

——摘编自【英】安东尼·肯尼《牛津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打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社会变革聚焦于‘古代的发现’,而启蒙运动则聚焦于‘未来社会的形成’”这句话。
2024-05-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置身的现代世界绝大部分始于1492年,所以对于研究全球史某一特定年代的历史学家来说,1492年是很显而易见的选择……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从此以后,旧世界得以跟新世界接触,借由将大西洋从屏障转成通道的过程,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各地发生的事件都在一个互相联结的世界里共振共鸣,思想和贸易引发的效应越过重洋,就像蝴蝶拍动翅膀扰动了空气。欧洲长期的帝国主义就此展开,进一步重新打造全世界;美洲加入了西方世界的版图,大幅增加了西方文明的资源,也使得在亚洲称霸已久的帝国和经济体走向衰颓。

——摘编自【英】费尔南德兹·阿梅斯托《1492年—那一年,我们的世界展开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在“1492年”事件的具体名称,并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发生在“1492年”的事件是“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的理由。
2024-05-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于“秀才”“进士”外,另设“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制科”诸科,以选拔法律、文字、数学诸等人才而任于部、寺等专业行政机构,为王朝构成强有力的技术官僚体系。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朝除“进士”之外,设“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制举”诸科。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贡院举行。会试是礼部主持的中央考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主要考试内容是“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摘编自王日根《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和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弊端。
2024-05-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世界各地,城市都起源于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并在经济上依赖农村。进入中世纪后,欧洲城市走上了独立于封建政权和领主经济之外的道路。为着便于对农奴的剥削和控制,封建领主的政治军事中心由城市转入农村,他们在自己的采邑、庄园筑起坚固的城堡,以就近获取而赋徭役,并防卫受其榨取的农奴反抗和异邦入侵。而城市逐渐转变为经济上独立的工商业中心,行会制度也发达起来,日益成为游离于僧俗领主的、由市民(行会成员)控制的自治—自由城市。

然而,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国城市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基本属性。无论是天子驻跸的都城,还是地方大吏主持的郡邑、州治、县城,都是按照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修筑起来的。城市的结构模式也严格遵循礼制,如国都一律“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宫殿置于全城中轴线上,市场受官府控制,置于宫殿宗庙背后。各地方性城市的格局也仿效都城。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国家政权(中央一级或地方各级)所在地,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古代中国城市各自的发展道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西城市发展道路不同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耳其人的劫夺、海盗、从商船、商队和市场而来的苛捐杂税,都使东部地中海的商业发生危机…西欧各国的商人和航海家,开始愈益关心来寻找一条绕过阿拉伯人并避过土耳其领土的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发展后的欧洲商业经济,需要更多的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对于欧洲的封建领主和正在成长的资产阶级,愈益成为经济目标所必不可少之物……

——节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   

——摘编自《哥伦布之梦》萨尔瓦多·达利1958年

材料三   价格革命在欧洲具有重大的社会后果。由于价格革命,新兴的工商业阶级,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地主与富农,都占了便宜。反之,工人们因食用品价格的高涨,大大吃亏了…地主、领主,从自己佃户或租户收取传统的封建地租(货币形态)者,其实际收入数额也大大减少。

——节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世界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2)假如你要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请你辨析一下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价格革命推动欧洲社会转型”进行阐释。
2024-04-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