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该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的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法制建设与人类文明演进之间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1842——1844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国关税应予重订;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中国的内地。

——《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7期(1856——1857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2—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的趋势,说明一个商品在华“销路不广”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民主政治起源于古代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材料二   公元前 5世纪的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的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权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捕,系以皮带或脚链,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材料三   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的什么原则?
(3)根据材料三,说说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2021-10-2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
(4)材料四中的机构特点如何?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局部图


材料三   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

——【明】宋濂《元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及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弊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的主要职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设置的历史影响。
2021-10-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中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和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经济模式,并说明其基本特征。
(2)材料二的革命性变化指什么?这一革命性变化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变化?
2021-08-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中国新闻网:习近平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1)“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何时开辟的?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2)“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社会的发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英国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3)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动力是什么?

材料四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它既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4)根据材料四,指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什么?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2001年中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
2021-07-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
(2)自耕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3)歌词中描述了一幅相对安定的生活情景图,这种生活情景对后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探索和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探索抗争的具体事件。(各举一例即可)
(2)指出材料二中“三大历史性事件”发生的标志。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021-06-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明实录》

材料二   顺治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海令。顺治十八年的禁海令写道∶“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监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摘编自《台湾外记》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