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说汉语,生产生活不能自立,故怀恋旧地者为数不少。孝文帝当机立断,要求年轻一代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同时,他还规定免除从平城迁居洛阳者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朝廷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移民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于是,从平城一带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都成了河南郡洛阳县人,他们开始经营起小块土地,筑起房屋,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农民。

材料二鲜卑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喜欢以物易物,其商品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孝文帝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还允许民间私铸,但不论公私冶铸,都必须讲究钱币质量。不能杂以他物。新币铸成后,孝文帝下令新币可在京师及诸州镇通行,内外百官俸禄也都按绢的标准折价给钱,每匹绢折钱二百(文)。五铢钱很快通行于北方各地,商品交换在黄河流域活跃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司马牧牛《千年争锋——中国历史上的牧耕大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迁都洛阳后面临的挑战,并归纳北魏孝文帝为巩固迁都成果而施行的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艺术家的热心保护人,建造的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富于艺术魅力。受其影响,一批富有而具权势,同时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层贵族妇女邀请文人雅士到家中清谈交流,这种特殊的交际场所被称为沙龙。在那里,贵族可以公开地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平民打成一片,知识分子可以得到从善如流而又百般挑剔的听众。沙龙还是重大交际的场所,巴黎的沙龙女主人曾为数位启蒙哲学家出面争取学术要职或其他显赫的地位。在欧洲,巴黎的沙龙最为著名,意大利半岛、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也有无数的沙龙。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伦敦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1715年,伦敦的咖啡馆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咖啡馆的顾客以男性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间阶层,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开放。这些咖啡馆的非正式聚会常常发展为正式的组织,这些组织往往致力于某种活动或目标,如政治改革、识字、农业、音乐、绘画、戏剧、公共卫生、废奴以及科学等。在18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一个大城市和城镇都有数百个这样的组织。咖啡馆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浏览最新流行杂志和报纸的集会场所,这些集会普遍带有启蒙运动的社交性质。

——以上均摘编自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咖啡馆文化与法国沙龙文化相比,有何不同。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乾德元年(963)九月,宋太祖下诏:“礼部贡举人,自今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此后太祖和真宗先后又两次下诏重申此禁令。为防止像李防、杨可法这样的主考官徇私舞弊,开宝六年(973)三月,宋太祖在省试之外又举行了最高级别的殿试,并且从此将殿试定为“常试”,在解试和省试之外又增加了一级考试,并且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从此士人的去取由皇帝亲自裁决,及第的举子都成了“天子门生”。宋朝规定,凡是现任官员应举,均另设场屋考试,成为“锁院试”,实际上对现任官员应举的一种特殊的“别试”。淳化三年(992)三月,太宗接受将作监丞陈请的疏请,“始令糊名考校,第其优劣,以分等级”。同年,“苏易简知贡举,受诏即赴贡院,仍糊名考校,遂为例。”为防止通过笔体辨识出应试者是谁,真宗景德二年(1005)开始在激试中实行誉录法。

尽管宋朝历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许多改革,却无法禁绝科场舞弊之风,尤其是在封建专制政治下,权贵为主的强势阶层总是恃权弄法,甚至操纵科举。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2-03-08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最初是马来土著部落的领地,后来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宗教信仰。华裔多信佛教、道教;马来人多信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锡克教;欧洲人则信基督教、天主教。因而新加坡面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和服从权威的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公平竞争、勇于开拓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新加坡人对当今流行的各种“星”十分热衷,特别是对港星,对各种“星”极具渲染,给人以一种正义感很强的感觉。但是新加坡的华人有些还是很迷信,不少人相信“命运”“风水”,对于这种“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快餐视为家常。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相伴而来。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战略目标和实施行为的矛盾,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市场面临困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在东方的中国,人们崇尚谦虚谨慎,追求随遇而安,同时倾向于照顾大众情绪。为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击中获得成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摘编自罗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思想文化冲击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受到冲击的表现及应对举措。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治理:古代中国的郡与县

材料一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

——《史记·孝文本纪》

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

——《汉书·百官公卿表》

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二


   

材料三   古代中国历代郡及所辖县政区变化统计表(单位:个)

时期西汉东汉三国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县级政区数1587118011901232125315731234132414271549
郡级政区数103105158172190328351319179276
郡辖县均数15.411.27.57.26.64.83.54.28.05.6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政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和意图。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县与郡演变趋势,以及影响郡发展变化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在历朝历代的不断重视下,逐渐形成了其特有体制与独特优势,有效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与伦理教化功能的实现。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只需简单的法律法令即可,因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便遵循这一“简本普及”传统。具体实施中,针对儿童有注重教化的“蒙学教育”;针对德高望重之人.有隆礼重德的“乡饮酒礼”;针对官吏,有朝廷重视的“明法律令”。自战国以来,法律考核在商鞅的主张下极其严苛,掌法官吏在回答其他官吏或百姓的咨询时,必须按法定程式回答。此外,明清两代都规定百官必须熟读法律,京师内外各部门官吏都要接受其上司的法律考核,倘若不能通过则受到惩罚。

——摘编自谢宝仪《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优势与当代借鉴——以基层普法为视角》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而西方从古希腊起,不同的权力中心同时共存有很长的历史,因此.西方法系总体上是由多个法律体系组成的组合性系统。在法律结构方面.古代中西方法律都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维护不平等的身份等级秩序;但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在法治终极目标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以结果平等、社会关系和谐为目标;西方法律传统则注重程序正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其主要的目标实现方式。在法治认识论方面,中国古代个人依附在家庭和国家之下;西方法律传统更看重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是法律关系的基石。在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模式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宽猛相济;而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中世纪以降,长期采取宗教至上、法律为辅的社会治理方式。

——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法律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48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的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千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其内容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

—一摘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在其扩张的土地上设立行省,以管理相当的外邦地域和人口,行省的各级官吏负责国防和审理重大刑事案件,以及为这两项有限的国家职能征收赋税,其余的政务由各城市自己处理。帝国以行省和城市为基本的行政单位。当时的行省受到皇帝比较严密的监控。作为行省下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城市还包括周围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一般拥有市议会、市政官以及学校、广场和公共水源等。城市财政的主要任务是向国家交纳赋税和供应过往的罗马军队。各城市的制度并不统一,皇帝对城市市政的干预主要出于财政的目的,没有强求建立整齐划一的地方行政体制,城市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自治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华夏族是中国历史上首先出现的民族,除了包含中原地区的夏人、殷人、周人外,也包含当时一部分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郡县制。那时,西域诸族、匈奴称中原人为秦人。汉朝继秦而兴,汉代主体民族始称汉族。汉武帝时北筑长城,西通西域,屯田湟中,设立乌桓校尉,降服匈奴;南征西南夷,设立郡县,平定赵氏南越及东瓯、闽越,于是扩建十三州,郡国一百零三,呈现出“万里一统,海内顿安”的局面。 汉王朝对民族地区根据其各种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和亲或互市,不破坏各民族固有的社会与文化,使民族地区在统一国家中各自按本来的传统发展。正是这样的来来往往,分化聚合,形成了生活方式、礼仪、信仰等一系列民族间新的互动重构以及一次又一次民族血脉遗产的积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对新征服地区的治理举措,并说明推行这些举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民族区域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埃及的水利灌溉既有因尼罗河定期泛滥而形成的自然灌溉.也有人工修建的堤坝、开凿的沟渠等带来的水利灌溉。人工水利灌溉,自前王朝后期开始出现.历经法老时期、托勒密时期的发展,取得了极大成效,并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帕勒莫石碑》铭文中记录着早王朝时期,埃及政府专门设有官员观测、记载尼罗河水位的变化,用于指导灌溉系统的运作。“因为尼罗河水位的上涨,随时可能淹没谷地,所以国王采取加固河口的办法.使河水回槽”。灌溉系统可以防止土壤盐碱化,土质因此得以改善。统一、高效的人工灌溉系统需要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政府组织官员管理水利灌溉工程,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摘编自黄明辉《古代埃及农业水利灌溉探析》

材料二   奏汉时期以开始规划修建一些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而著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灌溉发展的高潮时期。秦帝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水利,先后加固和修建郑国渠和灵渠一其中前者为灌溉工程。汉代统治者在不断维修前代水利工程的同时,还修建了引用泾水、渭水、洛水的灌区。引用渭水及其支流的有成国渠、灵轵渠等,灌溉面积从几万亩到几十万亩不等。为应对匈奴的南下侵扰.汉武帝在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等地建立地方机构,移民屯田和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据统计.西汉末年,全国人口已达到5767万,耕地为50600万亩。

——摘编自顾浩、陈茂山《古代中国的灌溉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埃及水利灌溉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水利灌溉工程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水利灌溉发展的历史启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