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在这次事变(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争斗……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材料二:19358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指出: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摘编自《八一宣言》

材料三: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同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事宜,同意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9377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基本主张,并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保证。为了尽早实现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还主动积极动员国民党内各种势力停止反蒋,一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得以实现。

——摘编自王凤志、钱家慧《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所作的努力,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

——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

——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

——摘编自施展《枢纽》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起,南昌市委、市政府确定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中心,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工业的举措,投资1.5亿元,新建和扩建了南昌发电厂、江西拖拉机制造厂、南昌柴油机厂、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江西油脂化工厂、南昌罐头厂等26个重大工业项目。这一时期,还相继从东北、上海等地内迁组建了江西电机厂、南昌橡胶厂等企业,初步奠定了南昌工业发展的基础。南昌市的机械工业担负了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和支援农业的任务,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发展了机械制造业,创造了新中国多个“第一”:国营洪都机械厂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运5”和试制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边三轮摩托车“长江750”,南昌柴油机厂生产的2105型柴油机在菜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摘编自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南昌工业史话》

材料二   虽然土地所有制落后、土地分配不公平和贫困继续困扰着印度农村,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1966年)使印度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先进的国家。在比莱、杜尔伽普尔和罗尔科拉建设了国营钢铁厂,到1966年,成品钢总产量超过700万吨。由于印度经济的其余部分还很不发达,一些成品钢被出口到日本。印度生产了1100万吨水泥、50万吨化肥、250万台电扇、150万辆自行车、6万台内燃机。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很多关键领域帮助印度工业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美)斯坦利·沃尔波特《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工业的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和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地利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恢复欧洲的均势维护日趋没落的奥地利帝国,因此它既要扼制法国的扩张,也要阻止普鲁士势力的进一步膨胀,还要极力阻止俄国对欧洲大陆的干涉;英国在要求保持和扩大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建立欧洲大陆各国的均势,以维护英国的安全和欧洲的和平;普鲁士要求恢复战前失掉的领土,并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俄国想进一步扩张自己的领土,并削弱其他各国,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夏尔·德·塔列朗作为战败国法国的代表在会议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他凭借非凡的外交才干,利用上述四国之间的矛盾,不仅分化了反法同盟,而且提高了法国的地位,使法国能够以战败国的身份跻身于会议的五强之列。同时,他提出了著名的正统主义原则和补偿原则。

——摘编自纪录片《世界历史》

由于列强在重新划分领土和重新确立欧洲的政治力量均势的问题上矛盾重重,使得维也纳会议断断续续地开了9个月。但是就在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吵不休时,不想战败了的拿破仑卷土重来,迫使各国重新结成第7次反法联盟,并在滑铁卢战役中最后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军事生涯。与此同时,各个战胜国也相互妥协,终于在181569日,也就是滑铁卢战役的前9天,签署了维也纳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其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8条:

1.遵循维也纳会议所推行的“正统主义”原则,欧洲许多被革命所推翻的旧王朝卷土重来,纷纷得以复辟。
2.波兰被重新瓜分,包括华沙在内的约十分之九的波兰领土被俄国占有。
3.德意志组成邦联,普鲁士、奥地利在邦联中居于主导地位。
4.奥地利另外取得意大利的广大地区。
5.意大利保持四分五裂状态。
6.将比利时与荷兰合并,挪威与瑞典合并。
7.英国夺取大量海外殖民地。
8.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摘编自《维也纳会议与1815年的欧洲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最后议定书》中所体现的原则,并说说其反映出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征?
2024-05-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古代一种独特的地区合作关系,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是遵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处理对外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其涵盖的范围主要有东亚和东南亚等广大地区,这种方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了1500年左右。

——摘编自伍庆玲《朝贡贸易制度论》

材料二   在朝贡贸易制度下,朝贡国所“贡”之物与宗主国中国所“赐”礼品的价值经常是不等价的。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明知这是“亏本买卖”却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需要,目的在于维系宗主国与朝贡国之间的宗藩关系,以体现中国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蔡天新、黄花《明代的朝贡制度特征与海上贸易发展》材

材料三   朝贡贸易制度在清代后期开始走向解体并最终崩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这个体制本身来说,随着区域之间交往的密切,以及交往范围的扩大,这样一种日趋保守封闭的地区国际合作机制注定会被历史所洶汰。

——摘编自伍庆玲《朝贡贸易制度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朝贡贸易制度崩溃的背景及其启示。
6 . 【武汉城市转型与发展】

材料一   武汉地处内陆腹地,居中得水,地理区位优越,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的大都会。武汉不仅在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中打响了第一枪,而且早在19世纪中期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武汉的传统社会特征同样非常突出。武汉解放伊始,就面临着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的任务,新生的城市政府明令禁止和严厉取缔纳妾、赌博、吸(鸦片)烟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大力移风易俗,改革、消除各种毒化社会、危害市民身心健康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俗。

——刘崇顺《社会转型与城市发展——写在武汉解放60周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武汉立足自身实际,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武汉市在重点解决城市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缺位、错位等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全口径城市管理数据互通共享,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权威和综合效能。同时,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和引导,积极优化网络生态环境。政府先后制定《武汉市容环境卫生规范》《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既规范了城市管理执法权力,又促进新高考联考协作体了权力运行的精细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即提出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思路,由政府花钱买服务,引入市场力量、使用市场手段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武汉市引导社会各界通过问计献策”“电视问政、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参与城市社会管理,为优化城市治理出谋划策。

——陶维兵《武汉城市治理的历史探索与未来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武汉由传统都会向现代都市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化治理的经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形胜之图》,明代绘制,原图长宽115*100厘米。绘图标有“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我、北方五狄”(该图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充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制图学角度上,将运河和黄河混为一体、将乌江绘成长江的主流等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尽量利用图中空白,用简明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作扼要说明,尤其对边疆地区,如在东北女直地区注有“女直慎地。唐曰黑水,唐初乃臣服,置燕州黑水府。金太祖起此……迨入本朝,悉境归附,立都司卫所二百余,所治地方,止于东北,地与契丹相抗,以时朝贡”。

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经由阅南商人处得到《古今形胜之图》,他将该图中的重要地名和说明文字译成西文,并呈现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该图成为欧洲人最早了解的中国地图之一、所载的文化信息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直观的感觉,因而受到重税。

——摘编自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古今形胜之图》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古今形胜之图》流传至西方的背景,并说明该地图的史料价值。
2024-05-08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8 . 【北美独立战争和制度创建】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大英帝国逐渐对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丧失了吸引力。为了应对七年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困境,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增加新税,整顿帝国秩序。国会期望北美殖民地能分担部分帝国税务并遵守帝国的贸易政策。但国会的法案在北美极为不得人心。殖民地居民对强制实行的糖税法(1764年)、印花税法(1765年)、汤森税法(1767年,对进口的很多商品课税)以及茶叶法案(1773年)尤为不满……驻兵法(1765年)同样触怒了殖民地的居民,因为这个法案要求他们为英国军队提供住宿。

作为对英国政策的回应,殖民地居民宣称他们应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是服从伦敦的指示。他们提出了“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口号来回应英国国会的新税制。他们联合抵制英国商品,袭击英国官员,组织了如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这样的抗议活动。……1775年,局势已经极为紧张,英国军队和殖民地的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爆发了小规模战斗,美国独立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①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②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③我认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社会权力;但我又相信,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延迟前进时,自由就要遭到破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2)在材料二中任选两条托克维尔关于美国民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货币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并对社会形成重要影响。透过货币的演变,可以看到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纸币伪造一直非常猖獗。最初对伪造交子的犯罪,只是“如官印文书法”“流两千里。”至神宗、哲宗时,加重为绞刑。除了颁行严惩造伪的法令外,官方还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宋朝纸币推行“界”的制度,在发行一定时间后将要满“界”的旧纸币全部收回,另外发行新的纸币,让伪造的纸币自然退出流通;同时,加强保甲制,对伪造纸币的行为,“互相纠察,不告连坐”,对于告发者,实行奖励。尽管官方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南宋王朝统治日益衰坏,防伪问题就不可能很好解决。

——摘编自刘金平《宋代货币立法考论》

材料二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继法币之后发行的新货币,始于1948820日,历时仅10个多月,是中国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之一。金圆券最初预计发行20亿元,但最终实际发行总额达到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票面额从最初发行时的最高面额100元,到最后出现50万元、100万元,甚至500万元一张巨额大票。发行金圆券被国民政府视为“救命稻草”,不仅未能解燃眉之急,反而雪上加霜,成为蒋家王朝最终败亡的催化剂。

——摘编自王海蛟《1948年金圆券的发行及其最终命运》

材料三   194812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为了扩大人民币阵地,中央采取了收兑各个解放区货币、肃清金圆券、驱逐外币、打击金银投机等若干财经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连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财经状况基本好转,市场物价稳定,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防治伪造纸币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发行金圆券的背景及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货币政策实行的重大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也不是某个或某些历史人物主观选择的结果。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如果不具备客观的历史需要,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任何人都无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把它制造出来。……辛亥革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

——摘编自欧阳军喜《无法告别的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辨析》

材料二国外学界不乏人物认为辛亥革命为“非革命”或“假革命”。如美国华裔学者陈志让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是一场“假革命”,高慕柯说辛亥革命“犹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日本学者横山英认为,辛亥革命是带有资产阶级因素的政治势力自上而下借以整顿原有封建统治秩序而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不具革命性质。……总之,这些学者要么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权变更,要么认为是汉族人发动的排满运动,反正所谓辛亥革命不是革命。

——摘编自王小荣《略述学界关于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上述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是革命”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